情系梧桐树——合江扶贫故事
0
不详
2016年11月24日

在距离合江县城东北20公里许,有一个名叫永定的小山村,村的中心梧桐树苍劲挺拔、郁郁森森,成了永定村的地理标志,象征着这里的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
引领广大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历史赋予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也是共产党员“两学一做”的形势需要。泸州市教育局副主任科员干部张帮奎,家里仅6岁的孩子因患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未进校念书,且已决定用自己的骨髓移植给孩子,帮助孩子恢复健康。为了担当起这个使命和受那梧桐树风姿的招徕,张帮奎舍小家顾大家,愿做一只领头雁而接受组织下派成为永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面对永定村存在有因家庭贫困濒临失学学生的危险,张帮奎则忧心如焚并因地制宜地引导户主发展经济,解决孩子入学难题。
六组村民孟德才的15岁女儿孟文静,因母亲胡继惠患胰腺炎和糖尿病长期救治,初中尚未毕业便挫学而欲外出打工却无人招收,欲自谋职业又体质不适和缺乏技能,逢人便诉求“我要读书”!张帮奎得知此情后极力帮助孟德才发展家庭经济,免费送来120只乌骨鸡苗发展林下养殖业,又主动赴泸州天立学校联系让孟文静得以读书一年补上学籍,再与西南医科大学联系终于以每学年免收住校费2000元、生活费1000元而就读于该大学药剂专业中专班,并获社会人士每月400元的爱心救助。
已患尿毒症依靠透血维持性命的九组妇女田小丹,拉扯着10岁、12岁的孩子寄居于他人一间狭窄的屋檐下,生活极贫,孩子也丧失上学读书信心。张帮奎深表关切,帮助从市教育局获得救助资金3万元,又从田小丹亲朋好友间协调借得资金2万元,使田小丹建起砖混平房一幢住上了新房,又帮助办起户外乌骨鸡养鸡场。两个孩子重新回到梧桐树小学,欢乐活泼地安心学习起来。

仅一年余,张帮奎相继建立起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危险孩子的学籍档案56件,其中永定村45件,并让这些穷孩子都一一重归校园得以安心学习;村民户外挤挤挨挨的梧桐树下,一群群乌骨鸡追逐嬉闹,铸就成为村民们富有生活希望的一条星光大通道。
(县关工委:孔繁福)
使命的感召
永定村地处长江北岸北寨山与望龙坝区过度带,由于大江相隔,交通不便,发展迟缓,是泸州市教育局扶贫挂点村。引领广大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历史赋予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也是共产党员“两学一做”的形势需要。泸州市教育局副主任科员干部张帮奎,家里仅6岁的孩子因患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未进校念书,且已决定用自己的骨髓移植给孩子,帮助孩子恢复健康。为了担当起这个使命和受那梧桐树风姿的招徕,张帮奎舍小家顾大家,愿做一只领头雁而接受组织下派成为永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卓识的工作
来到永定村,张帮奎在望龙镇关工委执行主任李在康等镇村领导的支持配合下调查发现,村里10多岁至60岁以下村民几乎都离村外出,300多户土墙房子半数以上属危房需改造;梧桐树小学校舍陈旧,课桌破损,校园坑洼不平,部分贫困家庭孩子学习不安心。给张帮奎的第一个启迪就是:治穷致富,教育先行。通过张帮奎及时向市教育局汇报为梧桐树小学争取教育救助资金22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购制课桌700套、粉刷教室、翻修校园活动场地和创建文化校园文化墙宣传教育阵地,2万元用于45名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保险及其教学资料;根据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张帮奎又配合相关部门,帮助梧桐树幼儿园师生解决落实了每期10万余元的生活和保险用费。
六组村民孟德才的15岁女儿孟文静,因母亲胡继惠患胰腺炎和糖尿病长期救治,初中尚未毕业便挫学而欲外出打工却无人招收,欲自谋职业又体质不适和缺乏技能,逢人便诉求“我要读书”!张帮奎得知此情后极力帮助孟德才发展家庭经济,免费送来120只乌骨鸡苗发展林下养殖业,又主动赴泸州天立学校联系让孟文静得以读书一年补上学籍,再与西南医科大学联系终于以每学年免收住校费2000元、生活费1000元而就读于该大学药剂专业中专班,并获社会人士每月400元的爱心救助。
已患尿毒症依靠透血维持性命的九组妇女田小丹,拉扯着10岁、12岁的孩子寄居于他人一间狭窄的屋檐下,生活极贫,孩子也丧失上学读书信心。张帮奎深表关切,帮助从市教育局获得救助资金3万元,又从田小丹亲朋好友间协调借得资金2万元,使田小丹建起砖混平房一幢住上了新房,又帮助办起户外乌骨鸡养鸡场。两个孩子重新回到梧桐树小学,欢乐活泼地安心学习起来。

不变的初心
高高的梧桐树下,县关工委的同志行将与张帮奎告别而不免会议及他对这里未来的初步设想,他深情脉脉地说道:我既已来到梧桐树,就是这里一棵小小的梧桐树苗,为着美好的明天,会深深地扎根在与梧桐树人民一起攻坚克难脱贫致富大道上,把梧桐树拓展成为川渝结合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上一方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热土地。(县关工委:孔繁福)
上一篇:合江县妇联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