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专题文章> 脱贫攻坚> 浏览文章
合江法王寺镇天池村变了样 因为他干了这些事……
0 不详 2017年05月19日
    “丁书记,弄溜的路你都走起来了喔!”“没得事,我下乡来就是要多走路,能锻炼,僻水火的!”丁永宏同志就是这样一位说着质朴话、干着实在事的脱贫攻坚一线村干部,用半年走坏两双皮鞋的恒心践行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感召。

    天池村是法王寺镇最偏远的山区村,距场镇约20公里,幅员面积10.0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1300亩,森林覆盖率达70%,下辖8个村民小组,303户108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417人。天池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收入渠道单一、村民因病或残疾占比高,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凸显等困难下,2016年11月丁永宏从合江县委统战部下派到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克服困难,吃住村办公室
 
    从家到天池村的路虽然只有60公里,但是过程曲折。从合江出发坐到九支的班车在沙凼下车需要一个半小时,转九支到农会的班车在龙会水库下车要半小时,农会水库到天池村办公室还有6公里的摩托车,中间等车时间无法计算。但丁永宏义无反顾的走上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交通不方便,就借钱买个车下乡;食宿不恰当,就想方设法要克服;办公设备缺,就向下派单位领导申请自己带。克服一个个困难,实现全脱产、吃住天池村办公室。


 
情真意切,全覆盖大走访
 
    天池村是平均海拔720米的山区村,制约发展的瓶颈就是交通,全村仅仅在2014年才有第一条硬化水泥路,远远无法满足群众对交通的需求。在挨队逐户走访中,发现从水泥路到最远的群众家需要走至少一个小时的山路,看见了一户五人两癌症、一户五人两精神病的艰辛,感受到山区群众最朴质的言语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热情,也倾听到了群众最真切最迫切的心声。

    丁永宏是一名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因此对于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天池村怀揣着对群众的敬重、对事业的坚信、对党的忠诚开展工作,走访了天池村在家的207户村民,让全村的群众了解了新来的第一书记,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惠农扶贫等政策,播撒了党员辛勤耕耘基层的希望种子。


 
凝心聚力,全力脱贫攻坚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丁永宏利用天池村两委换届的契机,选优配强了天池村“三委”班子及社长,一同牢固树立了奋战、苦战、恶战脱贫攻坚年的意识,今年年初即带领天池村村干部多次到先进乡镇的优秀村学习,力争将看到、学到、想到的方式方法用于天池村整村脱贫工作中。

    丁永宏带领村“三委”严格对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攻坚。158万通村通畅工程硬化700米公路在5月15日前能顺利通车,它打通天池与九支镇、纳溪区白节镇的交通瓶颈,加宽通班车路面积极推进中;20万的新建天池村卫生站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地圈梁;78户危房改造全面启动,6月30日前全部完工待验收;3口山坪塘安全饮水整治有序启动,有力的保障8000米供水管网达有水可用。

    丁永宏汇同村“三委”根据天池实际特点力求产业突破。重点发展了优质楠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及劳务输出等四大产业。通过改造低产低效林,已种植优质楠竹5000亩;选用优质竹荪品种,规范发展优质竹荪150亩,即将发展黑木耳150亩;养殖蜜蜂、高山冷水鱼、金钗石斛、虫草鸡等,创建天池村集体经济管理公司,多途径确保年集体收入超2万元,实现产业脱贫。此外,丁永宏还充分发挥天池村630人现有劳动力作用,开展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劳务输出增收,最大化实现贫困群众就业脱贫。

    这位年轻踏实肯干的同志不忘初心,赤心向党,一心情系百姓,尽职尽责,扎根基层,把帮扶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全兴全意为群众服务,是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书记”。
    (法王寺镇:牟桂兰)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