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河流,泸州744名河长在行动
0
不详
2017年08月24日

“今年,泸县以落实河长制工作为统领,针对流域实际,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任务,量身定制了濑溪河治理一河一策方案,明确了‘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以促进濑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8月5日,泸县副县长、濑溪河河长叶仕良向记者介绍说。
之所以有了“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是因为泸州市落实了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出台了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度,受到了省政府督导组的肯定。
目前,泸州市已初步确定了辖区内各级各段河长744名,包括市级河长14名、县级河长159名、乡级河长571名,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国管河道、省管河道河长。各级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确保实现泸州市河道水质与环境持续改善。
四大行动确保泸州“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泸州境内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长江、沱江、赤水河3条,其中国管河道2条572.5公里,省管河道1条44.6公里,市管河道3条444公里,拥有跨省界河流32条,跨市界河流15条。
为此,泸州市全面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并担任国管、省管河道河长,市内市管及以上相关河流实行双河长制,河长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担任;设立总河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总河长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制度。
同时,泸州市分级分段落实河长责任机制,河湖所在区县、乡镇(街道)均分级分段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96条河流明确了责任河长,并逐步延伸落实村级管护责任,建立了巡河员制度,以保障河长制的落实。
泸州市还组织开展了长江、沱江、赤水河等市级6大河流的“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同步启动了县管、乡管河流的“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工作。实施了加强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执法监管四大行动,以达到泸州市“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双河长制保护清溪河
在纳溪区清溪河边,树立了一块责任河长的公示牌,上面明确显示,清溪河在纳溪境内实行双河长制,一位是纳溪区委常委、大渡口镇党委书记王刚,另一位是纳溪区副区长陈小平。
清溪河是纳溪境内长江的一条支流,河流清澈,水质较好。大渡口镇民强村村支书苏小平作为清溪河村一级的“巡河员”,对保护河流丝毫不敢懈怠。苏小平管辖的河段范围地处花田酒地景区,因为担忧各种垃圾会影响到河流水质,他常到河堤上巡查,督促每一段的管理人员及时清理河面上的垃圾,监控当地居民是否向河道排放污水等。
近年来,纳溪区按照“生态、社会、经济”三个并重,“治理、保护、开发”三个并举要求,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着力培育水利风景资源,创意发展水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其中,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投入资金2.3亿元,先后实施了国家生态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建成多个特色农业生态园。
通过治理,清溪河流域水土流失大幅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8%,小流域出口水质明显提升,流域范围内8000多人受益,当地居民收入增加了40%。纳溪区对清溪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后,还与白酒酒庄文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度融合,促进了花田酒地景区加快发展。
去年开园以来,该景区已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8390元。由此,纳溪区清溪河小流域获得水利部授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今年4月中旬,在泸州召开的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上,省水土保持局局长高镔点评道,清溪河小流域引进了企业的投入机制,增加了投入,改善了生态,把“臭水沟”变成花果飘香的小流域,值得其他市州学习借鉴。
之所以有了“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是因为泸州市落实了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出台了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度,受到了省政府督导组的肯定。
目前,泸州市已初步确定了辖区内各级各段河长744名,包括市级河长14名、县级河长159名、乡级河长571名,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国管河道、省管河道河长。各级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确保实现泸州市河道水质与环境持续改善。
四大行动确保泸州“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泸州境内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长江、沱江、赤水河3条,其中国管河道2条572.5公里,省管河道1条44.6公里,市管河道3条444公里,拥有跨省界河流32条,跨市界河流15条。
为此,泸州市全面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并担任国管、省管河道河长,市内市管及以上相关河流实行双河长制,河长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担任;设立总河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总河长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制度。
同时,泸州市分级分段落实河长责任机制,河湖所在区县、乡镇(街道)均分级分段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96条河流明确了责任河长,并逐步延伸落实村级管护责任,建立了巡河员制度,以保障河长制的落实。
泸州市还组织开展了长江、沱江、赤水河等市级6大河流的“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同步启动了县管、乡管河流的“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工作。实施了加强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执法监管四大行动,以达到泸州市“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双河长制保护清溪河
在纳溪区清溪河边,树立了一块责任河长的公示牌,上面明确显示,清溪河在纳溪境内实行双河长制,一位是纳溪区委常委、大渡口镇党委书记王刚,另一位是纳溪区副区长陈小平。
清溪河是纳溪境内长江的一条支流,河流清澈,水质较好。大渡口镇民强村村支书苏小平作为清溪河村一级的“巡河员”,对保护河流丝毫不敢懈怠。苏小平管辖的河段范围地处花田酒地景区,因为担忧各种垃圾会影响到河流水质,他常到河堤上巡查,督促每一段的管理人员及时清理河面上的垃圾,监控当地居民是否向河道排放污水等。
近年来,纳溪区按照“生态、社会、经济”三个并重,“治理、保护、开发”三个并举要求,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着力培育水利风景资源,创意发展水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其中,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投入资金2.3亿元,先后实施了国家生态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建成多个特色农业生态园。
通过治理,清溪河流域水土流失大幅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8%,小流域出口水质明显提升,流域范围内8000多人受益,当地居民收入增加了40%。纳溪区对清溪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后,还与白酒酒庄文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度融合,促进了花田酒地景区加快发展。
去年开园以来,该景区已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8390元。由此,纳溪区清溪河小流域获得水利部授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今年4月中旬,在泸州召开的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上,省水土保持局局长高镔点评道,清溪河小流域引进了企业的投入机制,增加了投入,改善了生态,把“臭水沟”变成花果飘香的小流域,值得其他市州学习借鉴。
上一篇:合江:农机收割 节约环保又高效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