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今日合江> 合江新闻> 浏览文章
【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江河上游看变迁·泸州丨合江如何守护长江出川最后一段?
0 四川日报 2022年10月13日
 
 
 
 
 

page_07.jpg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10月13日,四川日报第7版:《守护长江出川最后一段 136公里黄金水道水清岸绿》中,关注了合江护渔工作。

“鱼来咯,小心!”10月9日,泸州市合江县长江地方海事处趸船上,合江县渔业资源监测员李庆余将捕捞的鱼儿,小心翼翼放进盛满江水的不锈钢盆里,待监测后再放回长江。盆里,鱼儿活跃地摆动着身体,不仅有鲫鱼、翘嘴鲌等常见鱼类,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鲟。

 

“监测的渔获里看得到长江鲟、圆口铜鱼等珍稀鱼类,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从渔获的种类和数量,就可以看出这些年长江的变化之大。”李庆余感叹。

 

泸州有136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

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

合江如何守护一江清水?

来看文章中合江部分报道

↓↓↓

身份之变

退捕渔民成了渔业资源监测员

 

 

顺着长江流经的方向,采访报道组来到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合江县。赤水河、习水河在此汇入长江后出川入渝。

 

“长江鲟,体重1292克,体长570毫米、全长700毫米;厚颌鲂……”泵船上,李庆余正配合着身旁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用尺子和电子秤测量鱼儿的体长、体重、尾数等信息,并读数记录。

 

李庆余原是一名退捕渔民,2019年10月“上岸”后,因为年轻、有开船技术、熟悉江情,成为一名渔业资源监测员。每年5月和9月、10月,李庆余便会辅助科研团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科考,即随机抽样监测合江长江、赤水河流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以预测该区域的鱼类长势和生态多样性。

 

李庆余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合江县护渔队成员。这支队伍由14名退捕渔民自发组成,主要负责监督辖区内长江、赤水河流域非法采砂、非法捕捞、偷排漏排、倾倒垃圾、破坏植被等违法行为,并对沿江、沿河垃圾进行清理。

 

“相关初步监测结果显示,随着长江全面禁捕工作的推进落实,长江常见鱼类资源有恢复的趋势,长江生态环境尚存的小型受威胁鱼类种群有恢复的迹象。”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林鹏程博士说。

 

bce0b6dc2a75e9ca410e43b8564b9bb.jpg

 

离开泵船,驱车不到10分钟,便是合江县南关桥头,赤水河在此汇入长江。桥头,曾经繁忙的洞宾岩码头已沉寂多年,被茂密的植被覆盖。旁边,正在运行的雨污分流管道让雨水入江、污水进入处理厂。

 

“我们在2020年完成了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工作,拆除取缔了洞宾岩等23座码头,并进行了生态复绿。”合江县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邱林介绍。为守住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泸州完成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个河道砂石堆场整治,全面取缔长江干线、赤水河、沱江非法码头89座,规范提升码头6座,有1400余名渔民退捕上岸。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