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专题文章>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1921-2021)> 浏览文章
重走长征路(二)|合江融媒记者到达冕宁,重温彝海结盟
0 不详 2021年05月27日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联合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了《重走长征路——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5月27日,采访一分队来到了凉山州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

纪念馆门口,是彝海结盟纪念碑,这座气势宏伟的群雕纪念碑,由刘伯承、聂荣臻、小叶丹和沙马尔各4人组成。雕塑基座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宽2.2米,寓意彝海结盟时间1935年5月22日。

 
 

走进纪念馆,里边儿记载着红军当年的光辉历程。1935年5月,刘伯承与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结盟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

纪念馆里,采访队队员们的目光被展示墙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所吸引。“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讲解员告诉大家,这则布告由朱德总司令发布,布告不仅提到了“万里长征”一词,同时也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纪念馆里有一面珍贵的旗帜,这是刘伯承授予小叶丹的中国夷民沽鸡支队的队旗。小叶丹把这面旗帜视为自己的生命。红军走后,国民党追究小叶丹罪责,捉拿小叶丹,强逼果基家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羊。小叶丹宁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彝家红军旗。他将旗帜随身携带,叮嘱妻子倮伍伍加嫫:“万一我死了,你一定要保护好红军旗,红军一定会回来,到时把旗交给刘伯承!”

 
 

讲解员说,今天我们能看到这面旗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因为它是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旗子的原件现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1950年,解放军解放冕宁,共产党也信守着当初向彝族同胞许下的民族自治的承诺。1952年,凉山成立彝族自治区,1955年,改成自治州。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秦子涵 詹奎)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