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其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至晋朝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粽子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亦传播甚远。韩国、朝鲜、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泰国等世界各地均有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瑶柱酱肉粽
靠近海边,对海味更是如痴如醉。瑶柱酱肉粽,酱肉与海味的结合,丰富的口感!
原料:
糯米500g、猪肉500g、瑶柱100g、老抽适量、料酒适量、五香粉适量、橄榄油适量、盐适量
做法:
1、粽叶放入开水中烫软,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备用
2、用剪刀将前面带径的部分剪掉
3、糯米用清水泡3-4小时后捞出洗净控干水份,加适量老抽,盐巴、橄榄油搅拌均匀备用
4、猪肉洗净切大丁(大小自己随意),用料酒、酱油、盐巴、五香粉提前腌制一个晚上备用
5、瑶柱也提前用温水泡软备用
6、处理好的叶子卷成漏斗状,加少许糯米
7、将腌制好的一块猪肉放入
8、再盖上一层糯米,将适量瑶柱放入中间
9、用糯米将瑶柱均匀的盖住
10、将粽叶往一个方向叠去,完全包裹糯米
11、再反折成三角形状,尽量用自己的手指捏稳定型
12、用棉线捆绑结实
13、将包好的粽子加满水
14、煮2-3个小时即可
彩色水晶粽
原料:
彩色西米适量、蔓越莓干适量、红枣适量、粽叶适量、糖适量
做法:
1、将白色西米浸湿,滤出多余水份。彩色西米是湿的无需加水(我是在网上买的,想自己做的话可以用抹茶粉、紫薯、南瓜等染色)。
2、粽叶冲洗干净后放开水中烫一分钟消毒。
3、将两片粽叶并在一起叠成漏斗形,装入馅料。
4、用棉线扎实包紧。
5、入蒸锅蒸一个小时,关火后再闷半小时。
6、冷藏或过凉水后粽叶就容易剥离了。
咸蛋黄培根粽子
原料:
糯米适量、酱油适量、培根适量、蚝油适量、咸蛋黄适量
做法:
1、糯米泡两个小时到一半发,滤掉水分加入酱油和蚝油继续泡一晚上
2、然后拌入切成小块的培根,肥一点的那种
3、这是我最早腌制的两个咸蛋黄,洗掉外面的盐壳,晶莹剔透的
4、外挂开启!叫大家金字塔形状的粽子——首先,两张叶子分别向相反方向旋转90度(原谅我还要空出一只手来拍照……)
5、放进去一点点米塞住尖尖角,然后放进去咸蛋黄
6、上面塞上糯米和培根
7、盖上一张粽叶
8、上下两边向中间折叠(原谅我一只手拍照捉急)
9、剩下的折向中间,可能要多折一层
10、然后捆起来,如果你不和我一样是个强迫症晚期,随便捆结实了就行,如果你刚好和我一样一定要对称漂亮……那就这样捆,语言不好表述,立体几何学得好的练习一下就知道~
小窍门:
1、为了口感,培根一!定!要!肥!
2、蚝油没有也可以不放,我觉得蚝油有种特殊的鲜甜就放了.
3、最好用新鲜粽叶凹造型,新鲜叶子背后有一层绒毛不是很滑,去年我用了干粽叶,根本腾不出手来拍照
4、捆扎的语言很难描述,秘诀就是”左上绕,顺时针“
大黄米腊肉粽子
原料:
大黄米1000g、腊肉150g、菠萝叶500g、水适量
做法:
1、大黄米提前二个小时用水泡上,泡的大枣也没用上。
2、腊肉切大块
3、准备的所有材料,菠萝叶提前用清水泡上(前面已经煮过)
4、用菠萝叶拼出所需大小,放适量的大黄米,放一块腊肉,上面再放一点大黄米
5、先左右对折,再上下折起,
6、用棉线扎起,粽子就包好了;依次包完全部
7、高压锅放热水,放入粽子,水要没过粽子
8、大火烧开上汽后,转中小火煮40分钟
9、关火后待完全撒气后,开盖捞出粽子即可,热吃凉吃都不错,但一次不要吃多
小窍门:
大黄米是山东人常用的一种粘性米,外表像小米,但比小米大,粘性比糯米大,用高压锅煮的时间一般35-40分钟即可。
红糖蜜豆粽子
记忆犹新的红糖蜜豆粽思乡的味道,我包的三款粽子里最受欢迎的一款粽子消灭最快的一款。
原料:
粽叶适量、糯米适量、蜜豆1碗、红糖半碗
做法:
1、材料:粽叶适量 糯米适量 蜜豆1碗 红糖半碗
2、那三张叶子叠好。
3、糯米拌入红糖。
4、在中间的叶子上放入拌好的糯米,放入蜜豆在撒上红糖。
5、最上面在盖上糯米。
6、中间的叶子两头先对拗起来。
上一篇:这是我们的节日——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