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合江:文化学者话端午
0
不详
2018年06月19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族瑰宝也正式在全世界弘扬开来,今天,我们就和文化学者杨飞一起去了解一下北方如何过端午。
据了解,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端午节也成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如果说,纪念屈原,延续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是端午节传承千年亘古不变的主题,那么饮食文化,也是其中闪闪发光的一笔,端午节这一天,粽子全国皆有,但北方和南方也有所不同。
文化学者杨飞说:“在北方,首先全家人要把食材准备好,而且要围在一起包粽子,包粽子用的是粽叶,然后他们用北方特产的马莲草把粽子穿起来,在屋里挂着,然后才开始吃。”
此外,一些独特的民风民俗,也将北方和南方区别开来。
杨飞说:“在北方,会点雄黄酒,黄酒里面放点雄黄,或者普通米酒里面放点雄黄,然后点在孩子的额头上去五毒、驱邪,还会吃五毒饼。”
杨飞有在北方多地生活的经历,他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湖北襄阳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后,当地会举办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叫做“穿天节”。
杨飞说:“在我的家乡湖北襄阳,端午的时候,大家会采集一些五彩的石头,挂在脖子上以祈祷平安,祈祷爱情美满,祈祷一生的幸福。这个习俗最早的缘由是从西周时期在诗经里面就有记载,称作游女解佩,有一个四处游玩的仙女,遇见了一个书生,就把自己的玉佩解下来赠给了这个书生,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就在这一带的河滩上面,采集这种有孔的小石头,来纪念这件事情,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游女解佩赠书生,采集五色石祈福,这样的端午故事在民间还有很多。如何更好的弘扬和传承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保留下这些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民风民俗,杨飞也有自己的看法。
杨飞说:“传统文化要大力的弘扬,现在国家也在提倡,作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的回归,传统是势必要遵循的,因为每个地方的传统习俗都会结合当地的习惯,应该寻找县志,或者活跃在民间的习俗,结合起来重新弘扬。”
(合江县新闻中心:唐菱霞 黄欧林)
据了解,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端午节也成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如果说,纪念屈原,延续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是端午节传承千年亘古不变的主题,那么饮食文化,也是其中闪闪发光的一笔,端午节这一天,粽子全国皆有,但北方和南方也有所不同。
文化学者杨飞说:“在北方,首先全家人要把食材准备好,而且要围在一起包粽子,包粽子用的是粽叶,然后他们用北方特产的马莲草把粽子穿起来,在屋里挂着,然后才开始吃。”
此外,一些独特的民风民俗,也将北方和南方区别开来。
杨飞说:“在北方,会点雄黄酒,黄酒里面放点雄黄,或者普通米酒里面放点雄黄,然后点在孩子的额头上去五毒、驱邪,还会吃五毒饼。”
杨飞有在北方多地生活的经历,他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湖北襄阳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后,当地会举办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叫做“穿天节”。
杨飞说:“在我的家乡湖北襄阳,端午的时候,大家会采集一些五彩的石头,挂在脖子上以祈祷平安,祈祷爱情美满,祈祷一生的幸福。这个习俗最早的缘由是从西周时期在诗经里面就有记载,称作游女解佩,有一个四处游玩的仙女,遇见了一个书生,就把自己的玉佩解下来赠给了这个书生,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就在这一带的河滩上面,采集这种有孔的小石头,来纪念这件事情,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游女解佩赠书生,采集五色石祈福,这样的端午故事在民间还有很多。如何更好的弘扬和传承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保留下这些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民风民俗,杨飞也有自己的看法。
杨飞说:“传统文化要大力的弘扬,现在国家也在提倡,作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的回归,传统是势必要遵循的,因为每个地方的传统习俗都会结合当地的习惯,应该寻找县志,或者活跃在民间的习俗,结合起来重新弘扬。”
(合江县新闻中心:唐菱霞 黄欧林)
上一篇:这是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