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帮扶,彝路有你》(二)援彝干部王昌杰:真抓实干显担当
0
不详
2019年12月17日

王昌杰是合江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到越西县后挂职越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同时他也是综合帮扶队县直部门工作队队长。来到越西,王昌杰曾三问自己:为什么来,来干什么,来干成什么!一年多过去,在真情帮扶和真抓实干中,他找到了答案。
2018年8月2日,合江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摘帽先进县。91万合江人民不负重托,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合江县脱贫摘帽了。在这一场必须打赢的胜仗中,很多干部经过历练,成长为脱贫攻坚的业务骨干、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这些脱贫路上的“领路人”,奉献青春热血,因户因人施策,为贫困户照亮了前行之路。合江主战场刚迎来胜仗,和王昌杰一道的三十多名脱贫攻坚综合帮扶越西县工作队队员又悄然出发到了另一个主战场。
来到这儿一年多,王昌杰已经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国家级贫困县,连绵的大山往深处延伸,是群众世代的贫穷,这里的脱贫攻坚是比合江更难啃的硬骨头。来自合江的综合帮扶队将在这里,用三年时间开展援彝对口帮扶工作,如今,一年多过去了,王昌杰始终铭记来时的初心。
当时,合江县扶贫移民局接到关于向越西县选派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队员的通知,其中向越西县扶贫开发局选派挂职副局长的人选让大家犯了难:有一位副局长是女性,分管业务,新提拔的副局长刚上任,对工作还需要熟悉,而援彝帮扶需要能吃苦有经验。怎么看,王昌杰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组织找到他谈话提出决定选派他到越西县,任综合帮扶队县直部门工作队队长的时候,他答应了下来。
其实作出援彝的决定实属不易,他家中上有年迈体弱的父母,下有即将进入青春期需要引导教育的大儿子和刚刚学会走路牙牙学语的小儿子。去越西,全然陌生的环境,同行的战友大多数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是家里的顶梁柱,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然为了脱贫攻坚的大计,就得干出点儿样来。也就是那个时候,王昌杰扣问自己,为什么来越西,来越西干什么,来越西干成什么。
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习俗不同,水土不服,困难一样一样摆在王昌杰面前,而比克服这些更困难的,是和当地干部打成一片,让他们相信这些外来人也能和他们一家亲。于是他认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和同事们一起苦、一起累、一起乐,逐渐和大家熟悉起来。
在扶贫开发局工作中,王昌杰发现,尽管脱贫攻坚已经如火如荼开展好几年,这里的贫困群众甚至很多帮扶干部却依旧不清楚贫困户具体享受了哪些惠民政策,越西县以文件形式下发的厚厚的长达十多页的惠民惠农政策不仅晦涩,理解起来也很不容易。这时候,他想到合江的脱贫攻坚做法,是以政策清单的形式呈现的,一目了然而容易理解。于是,在近一个月的调研、讨论、走访后,王昌杰草拟的《越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政策清单》出炉了,这个政策清单派上了大用场。
合江县的好经验落地在越西,王昌杰结合自己在合江扶贫移民局的工作经验,推动日常工作落地落实,按月制定下发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清单,以问题为导向,点对点下发已退出村、贫困户回头看存在问题整改通知50份,2018年拟退出村一低七有、预脱贫户一超六有达标自查发现问题整改通知96份,针对问题逐一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有力促进问题整改,并按期完成208个贫困村,624名致富带头人系统录入工作。
一组组数据,一点点改变,都凝聚了王昌杰爬山涉水几百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他告诉我们,在大凉山,他们从打扫卫生到搬运物品,从当干部到客串老师、讲解员,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撸起袖子说干就干,帮助县乡谋划产业,修桥补路补齐便民服务短板,嘘寒问暖送物资,这些行动都深深感染着这片土地的人民。而最初来到这里叩问自己的三个问题如今汇聚成了一个答案:只要带着真情来援彝,就会爱上这片热土,只要付出真心来援彝,就会收获老百姓炽热的心。
在越西县抓发展,攻项目,兴产业,惠民生, 合江干部为彝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树立了干实事,勇担当的良好形象。王昌杰和其他工作队队员一道扛起了综合帮扶这面光荣的旗帜,在协助彝族同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广阔舞台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冯岚 苟儒君)
2018年8月2日,合江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摘帽先进县。91万合江人民不负重托,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合江县脱贫摘帽了。在这一场必须打赢的胜仗中,很多干部经过历练,成长为脱贫攻坚的业务骨干、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这些脱贫路上的“领路人”,奉献青春热血,因户因人施策,为贫困户照亮了前行之路。合江主战场刚迎来胜仗,和王昌杰一道的三十多名脱贫攻坚综合帮扶越西县工作队队员又悄然出发到了另一个主战场。
来到这儿一年多,王昌杰已经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国家级贫困县,连绵的大山往深处延伸,是群众世代的贫穷,这里的脱贫攻坚是比合江更难啃的硬骨头。来自合江的综合帮扶队将在这里,用三年时间开展援彝对口帮扶工作,如今,一年多过去了,王昌杰始终铭记来时的初心。
当时,合江县扶贫移民局接到关于向越西县选派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队员的通知,其中向越西县扶贫开发局选派挂职副局长的人选让大家犯了难:有一位副局长是女性,分管业务,新提拔的副局长刚上任,对工作还需要熟悉,而援彝帮扶需要能吃苦有经验。怎么看,王昌杰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组织找到他谈话提出决定选派他到越西县,任综合帮扶队县直部门工作队队长的时候,他答应了下来。
其实作出援彝的决定实属不易,他家中上有年迈体弱的父母,下有即将进入青春期需要引导教育的大儿子和刚刚学会走路牙牙学语的小儿子。去越西,全然陌生的环境,同行的战友大多数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是家里的顶梁柱,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然为了脱贫攻坚的大计,就得干出点儿样来。也就是那个时候,王昌杰扣问自己,为什么来越西,来越西干什么,来越西干成什么。
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习俗不同,水土不服,困难一样一样摆在王昌杰面前,而比克服这些更困难的,是和当地干部打成一片,让他们相信这些外来人也能和他们一家亲。于是他认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和同事们一起苦、一起累、一起乐,逐渐和大家熟悉起来。
在扶贫开发局工作中,王昌杰发现,尽管脱贫攻坚已经如火如荼开展好几年,这里的贫困群众甚至很多帮扶干部却依旧不清楚贫困户具体享受了哪些惠民政策,越西县以文件形式下发的厚厚的长达十多页的惠民惠农政策不仅晦涩,理解起来也很不容易。这时候,他想到合江的脱贫攻坚做法,是以政策清单的形式呈现的,一目了然而容易理解。于是,在近一个月的调研、讨论、走访后,王昌杰草拟的《越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政策清单》出炉了,这个政策清单派上了大用场。
合江县的好经验落地在越西,王昌杰结合自己在合江扶贫移民局的工作经验,推动日常工作落地落实,按月制定下发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清单,以问题为导向,点对点下发已退出村、贫困户回头看存在问题整改通知50份,2018年拟退出村一低七有、预脱贫户一超六有达标自查发现问题整改通知96份,针对问题逐一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有力促进问题整改,并按期完成208个贫困村,624名致富带头人系统录入工作。
一组组数据,一点点改变,都凝聚了王昌杰爬山涉水几百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他告诉我们,在大凉山,他们从打扫卫生到搬运物品,从当干部到客串老师、讲解员,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撸起袖子说干就干,帮助县乡谋划产业,修桥补路补齐便民服务短板,嘘寒问暖送物资,这些行动都深深感染着这片土地的人民。而最初来到这里叩问自己的三个问题如今汇聚成了一个答案:只要带着真情来援彝,就会爱上这片热土,只要付出真心来援彝,就会收获老百姓炽热的心。
在越西县抓发展,攻项目,兴产业,惠民生, 合江干部为彝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树立了干实事,勇担当的良好形象。王昌杰和其他工作队队员一道扛起了综合帮扶这面光荣的旗帜,在协助彝族同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广阔舞台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冯岚 苟儒君)
上一篇:没有了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