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媒体关注> 政策解读> 浏览文章
泸州2016年一号文件出台,剑指工业经济发展
0 醉美泸州 2016年01月29日
  日前,泸州市委办公室下发《市委、市政府关于2016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为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目标,必须坚决贯彻“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工业为快”要求,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发展。

  《意见》明确,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创新发展年”工作主题,坚持增量与存量并重、速度与质效并举,推进产业优化、园区集优、企业培育、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不断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优化供给中增效益。

  《意见》指出,2016年我市将着力构建优势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集聚集优,培育壮大企业主体,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深化开放合作,健全发展政策措施。

 

 
 
 
构建优势支柱产业
 
 

  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市将力争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其中,白酒产业将围绕品牌化、特色化、标准化思路,大力实施“原酒战略”;机械产业将推进传统机械制造向智能化制造、服务业制造渐进发展,提升机械装备产业园集聚效益,形成年产起重机1000台、大中型挖掘机800台、高性能液压件62万件的生产基地,新增产值50亿元。

  在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上,力争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电网产业、医药产业、大数据产业大发展。在加大优势支柱产业投资上,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

 

 

 
 
 
推进产业集聚集优
 
 

  我市将加快重点园区发展,推进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三大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新增承载面积4000亩,新增入驻企业50户,工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西南智能电网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8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增1个以上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或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精简办事流程,提升企业入驻、项目审批等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园区政务服务。

 

 

 
 
 
培育壮大企业主体
 
 

  深度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

  2016年,我市将择优精选北辰电力等一批在行业内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具有一定行业带动性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带动形成产值达20亿元的智能电网产业、10亿元的液压元器件产业、50亿元的信息技术产业。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我市将加大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启动高端装备研究院建设,加快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投运,推进高新区众创中心、长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白酒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争创国家级孵化器;新增孵化器面积17.7万平方米,鼓励小微企业入园孵化。

  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方面,全年力争淘汰水泥20万吨、造纸1万吨、制砖3亿匹、燃煤锅炉30蒸吨/小时。

 

 

 
 
 
继续深化开放合作
 
 

  主动招大引强,拓展市场渠道。2016年,我市力争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扩大泸州“名优特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效激励“泸州造、泸州用”;支持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建立直销或加盟的分销渠道,鼓励中小企业抱团营销;加快泸州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利用电商平台拓展泸州名优产品销售渠道。

 

 

 
 
 
健全发展政策措施
 
 

  加大工业经济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保障工业发展要素需求,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工作。

  其中,我市将筹建30亿元泸州产业发展基金、4.1亿元四川鼎盛生物医药创投基金、2亿元信息化创业创新投资基金,增强高投、工投和能投等平台公司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引领和带动效应。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