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合江民俗专家何开明:以史论古今 走进记忆中的合江端午
0
不详
2018年06月19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5月初五端午节,合江人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今天,记者就和合江县民俗专家何开明一起,走进记忆中的端午,回忆那些日渐淡忘的端午民俗。
记者来到合江县民俗专家何开明老先生的书房,翻开历史的篇章,徐徐书香之中,关于合江古代的端午民俗,在清代《风俗志》中找到了这样的一段明确记载。
何开明说:“端午节的风俗,据清代县志的记载是包粽子、贴灵符、饮菖蒲雄黄、(生肖属相)虎人簪艾草、儿童配长命缕、两村之间举行龙舟赛夺标,到了以后有变化,到了民国的时候,一些习俗就简化了。”
在何开明的讲解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饮食上,从单一的吃粽子变成了吃粽子、咸蛋和粉蒸肉,饮菖蒲泡酒雄黄酒,变成了在家门口悬挂菖蒲和陈艾,赛龙舟保存了下来,儿童配长命缕较少,贴灵符则完全被取消,而还有一个新增加的有意思的习俗就是采集中草药用于沐浴了。
何开明说:“端午外出采集中草药,采回家以后,煮水洗澡,这种中草药洗澡以后,能去掉污秽,不染皮肤病,还防止蚊蝇的叮咬,利于身心健康。”
在合江,除了有端午节,还有大端午,即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合江县神臂城镇将这一古老的习俗传承得较完整,已经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大端午的来历,何开明老师也从县志中找到了答案。
何开明说:“据合江县志记载,主要起于民国26年,原因是民国25年的时候,大天干,到了五月初都没有下雨,栽不成秧子。五月初五这一天,天突降大雨,水势丰沛,当地的保(村)长就说,这次我们的端午就不过了,要抓紧时间,赶水种田栽秧,等把秧子栽好了, 5月15的时候,好好的开展一次端午节活动,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至今神臂城镇的端午节仍然是5月15,它是特殊的民俗,在2013年的时候成为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神臂城镇过大端午一样,相信每一个传统民俗之中,都缘由于一个又一个丰富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动人故事,关于传统民俗的传承和推广,何开明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何开明说:“民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当然有弘扬和推广的价值,建议对民间民俗文化进行很好的挖掘整理,使前人的文化传统得到保存和传承。”
(合江县新闻中心:唐菱霞 黄欧林)
记者来到合江县民俗专家何开明老先生的书房,翻开历史的篇章,徐徐书香之中,关于合江古代的端午民俗,在清代《风俗志》中找到了这样的一段明确记载。
何开明说:“端午节的风俗,据清代县志的记载是包粽子、贴灵符、饮菖蒲雄黄、(生肖属相)虎人簪艾草、儿童配长命缕、两村之间举行龙舟赛夺标,到了以后有变化,到了民国的时候,一些习俗就简化了。”
在何开明的讲解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饮食上,从单一的吃粽子变成了吃粽子、咸蛋和粉蒸肉,饮菖蒲泡酒雄黄酒,变成了在家门口悬挂菖蒲和陈艾,赛龙舟保存了下来,儿童配长命缕较少,贴灵符则完全被取消,而还有一个新增加的有意思的习俗就是采集中草药用于沐浴了。
何开明说:“端午外出采集中草药,采回家以后,煮水洗澡,这种中草药洗澡以后,能去掉污秽,不染皮肤病,还防止蚊蝇的叮咬,利于身心健康。”
在合江,除了有端午节,还有大端午,即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合江县神臂城镇将这一古老的习俗传承得较完整,已经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大端午的来历,何开明老师也从县志中找到了答案。
何开明说:“据合江县志记载,主要起于民国26年,原因是民国25年的时候,大天干,到了五月初都没有下雨,栽不成秧子。五月初五这一天,天突降大雨,水势丰沛,当地的保(村)长就说,这次我们的端午就不过了,要抓紧时间,赶水种田栽秧,等把秧子栽好了, 5月15的时候,好好的开展一次端午节活动,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至今神臂城镇的端午节仍然是5月15,它是特殊的民俗,在2013年的时候成为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神臂城镇过大端午一样,相信每一个传统民俗之中,都缘由于一个又一个丰富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动人故事,关于传统民俗的传承和推广,何开明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何开明说:“民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当然有弘扬和推广的价值,建议对民间民俗文化进行很好的挖掘整理,使前人的文化传统得到保存和传承。”
(合江县新闻中心:唐菱霞 黄欧林)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