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节日”变味不能只靠一纸公文
0
不详
2016年06月07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作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端午,千百年来,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爱国情怀一路走来,演绎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从包粽子到赛龙舟以及诗词创作吟诵,被一代代国人传承下来,并逐渐发扬光大。为此,四川省泸州市二十多年来,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已大赛,对象从最初的中小学生扩展为全社会,对“端午”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国家把“端午节”确定为“法定假日”后,大家对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可谓与日俱增,像泸州这样以文化内涵为主导的纪念性活动各地也开展了不少。然而,正因“传统”二字的掩护,似乎又与浪费、贪腐、贿赂等贬义词联系在了一起。于是,节日未到,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政策、规定,打打“节日病”的预防针,以避免“端午”变味,继而玷污了纯洁的爱国情怀。
纵观近年的传统节日,几乎每年每个节都要下发文件,组织学习,提高民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提倡过“廉节”,主动过“廉节”;同时,也对“端午产品”,诸如“粽子”等的过渡包装,“天价”销售等作了倡议性的宣传引导。这一系列的举措,的确对促进气正风清的节日气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这“预防针”似乎多数只打在了皮肤上,一些“节日病毒”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体内,总是让传统节日“变味”。今年“端午”在即,倘能真正地“廉”起来,让“端午”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才不负“传统”本意,才不负爱国情怀。
“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道出了“直臣”屈原的悲壮情怀。对于“国家”“民族”,在人们的心中自古就有崇高的地位。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奔忙乃至献出生命的人,无愧于英雄。有人说,“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怀。作为“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就应当充分挖掘其文化和精神的内涵,通过“法定假日”的系列活动,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将这种热爱之情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才是“假日”设定的初衷。
为弘扬传统文化,纪念含冤而逝的屈原,前面提到的四川泸州市的传统诗词大赛可谓独具匠心。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系列活动,除了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正能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借传统节日之名,大刮不正之风的现象似乎“根深蒂固”,“节日病”的毒菌深入到了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的骨髓,单靠节日来临前的一支“预防针”已经无济于事。
因此,就目前而言,与其用节日前的一纸公文来打突击式的“预防针”,不如把节日的内涵拓展开来,将党风廉政建设、“两学一做”等与传统节日融合起来。比如,除像泸州那样弘扬传统文化外,还可以通过对屈原的祭奠,从一代“直臣”身上挖掘出与当下的治国理政高度契合的精神元素,并以此为契机,掀起又一次廉政学习的高潮。倘若在这样的“节日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的节日理念能从请客送礼向精神境界转移,则“法定假日”的意义就更大了。
(何竹梅)
自国家把“端午节”确定为“法定假日”后,大家对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可谓与日俱增,像泸州这样以文化内涵为主导的纪念性活动各地也开展了不少。然而,正因“传统”二字的掩护,似乎又与浪费、贪腐、贿赂等贬义词联系在了一起。于是,节日未到,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政策、规定,打打“节日病”的预防针,以避免“端午”变味,继而玷污了纯洁的爱国情怀。
纵观近年的传统节日,几乎每年每个节都要下发文件,组织学习,提高民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提倡过“廉节”,主动过“廉节”;同时,也对“端午产品”,诸如“粽子”等的过渡包装,“天价”销售等作了倡议性的宣传引导。这一系列的举措,的确对促进气正风清的节日气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这“预防针”似乎多数只打在了皮肤上,一些“节日病毒”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体内,总是让传统节日“变味”。今年“端午”在即,倘能真正地“廉”起来,让“端午”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才不负“传统”本意,才不负爱国情怀。
“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道出了“直臣”屈原的悲壮情怀。对于“国家”“民族”,在人们的心中自古就有崇高的地位。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奔忙乃至献出生命的人,无愧于英雄。有人说,“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怀。作为“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就应当充分挖掘其文化和精神的内涵,通过“法定假日”的系列活动,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将这种热爱之情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才是“假日”设定的初衷。
为弘扬传统文化,纪念含冤而逝的屈原,前面提到的四川泸州市的传统诗词大赛可谓独具匠心。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系列活动,除了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正能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借传统节日之名,大刮不正之风的现象似乎“根深蒂固”,“节日病”的毒菌深入到了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的骨髓,单靠节日来临前的一支“预防针”已经无济于事。
因此,就目前而言,与其用节日前的一纸公文来打突击式的“预防针”,不如把节日的内涵拓展开来,将党风廉政建设、“两学一做”等与传统节日融合起来。比如,除像泸州那样弘扬传统文化外,还可以通过对屈原的祭奠,从一代“直臣”身上挖掘出与当下的治国理政高度契合的精神元素,并以此为契机,掀起又一次廉政学习的高潮。倘若在这样的“节日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的节日理念能从请客送礼向精神境界转移,则“法定假日”的意义就更大了。
(何竹梅)
上一篇:让爱国情怀成为粽香端午的“粽心”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