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专题文章>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乡村振兴看合江> 浏览文章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党支部”激活合江县回洞桥乡村振兴最强“引擎”(上)
0 不详 2019年07月08日
    十年前,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无支柱产业的“弱村”,村里的年轻人把外出打工视作唯一的脱贫出路。近年来,回洞桥村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村民群众团结一心,探索出以2000亩沃柑基地、回龙庙种养殖专合社、温氏养猪场为主导产业的致富新路,激活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最强引擎。

    村党支部对一个村的发展究竟有多重要?周守辉用一句老话回答了记者: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回洞桥村,以周守辉为党支部书记凝聚起的村党支部知道,带领群众致富,就是当前最重要的事。

    回洞桥村村党支部书记周守辉说:“对一个村来说,取得了政治和经济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各方面的决策,或者实施,都要靠党支部作出决定来领导群众,带头致富和发展经济,所以说党支部是全村工作领导的核心。”

    回洞桥村穷过,因为没有合适的产业,村里人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全村有715户2412人,就有1000多人离开家乡,在别的城市寻找自己的致富路,留下来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小孩,守着山水过穷日子。

    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组织化程度相对薄弱,人口老龄化、思想老旧、管理模式的问题都在制约着回洞桥村的发展。对此,村党支部书记周守辉道出症结所在,以前,村里人守着几亩地,靠发展粮食种植维持生活,攥着空拳的村集体无力出资发展其他产业,号召群众抱团闯关更是难上加难。虽然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发力,村党支部在相关单位的帮扶和支持下,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和资金,使得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道路通畅了,居住环境更好了,但怎么富起来,一直是困扰着回洞桥村的问题。

    周守辉说:“项目来了以后,首先要召开党员大会,充分听取党员们的意见,哪些项目适合我们发展,哪些项目不适合这个地方,因地制宜来开展。”

    带领全村致富,先要健全党支部,回洞桥村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由懂党务、懂发展、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推选一名优秀返乡农民工担任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同时从致富带头人中选拔3名后备干部,发动37名党员成立突击队,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6年,在四川省总工会的牵线搭桥下,联想佳沃公司2000亩沃柑基地项目落地回洞桥村,村集体经济投资入股,预计挂果后每年可以为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项目来了,第一步就是流转土地,可这让村党支部和村两委班子犯了难。

    周守辉说:“当时有几个项目都失败了,老百姓都很担心这个项目搞失败了,田土损坏了,要复耕很困难。”

    曾经的积极尝试一次次失败,群众们也渐渐丧失了信心,不愿意再折腾。村党支部分头做工作,一次次来到老百姓家中,可土地流转进展缓慢。眼前的好项目不能就停在这儿,就在这时候,老党员徐才荣站了出来。

    徐才荣家中几口人,共有9亩地,都在沃柑基地的流转范围,他第一时间和村党支部沟通,把土地流转了出来,还主动把已经栽下的柚子苗移栽出去。

    看到村里德高望重的徐才荣都主动拿出土地,曾经持着怀疑态度的村民们也愿意试一试。

    周守辉说:“通过党员带头,先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党员再做亲戚朋友的工作,做大量的工作让老百姓放心,通过四五个月的时间,2000亩土地全部流转完毕。”

    土地流转费用每亩400元,五年后再涨100,在村党支部的积极联系下,周边的几十个群众在基地务工,每个月能拿到两千多元的收入,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模式让群众走上三金道路。

    今年沃柑投产,将在过年的时候上市,支部书记周守辉算了一笔账:“按照和公司签订的协议, 4000万元按照30%的利润发,就是1200万元,20%的归村集体,那么村集体就有240万元。”
    (合江县新闻中心:冯岚 柳竣杰)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