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今日合江> 图片新闻> 浏览文章
合江修复完成首具汉代陶棺
0 不详 2015年12月15日
    日前,合江成功修复一具完整汉代陶棺,填补了我县乃至泸州地区汉代出土完整(修复)陶棺的空白,对研究汉代时期善葬制度及陶质烧制工艺提供了实物佐证。
    合江古称符县,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置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文物普查的深入,迄今为止,发现了近100多座汉代墓葬,其葬具有石棺、陶棺、木棺、石函四种。
    木棺咦朽,陶棺易碎,石函较少,惟石棺质坚耐腐,遗存较多。我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2005年正式成立,收藏各种珍贵文物4000余件,其中收藏石棺34具,陶棺碎片5具。约占全国出土汉棺的四分之一。
此次修复的陶棺是在合江镇魏家祠村密溪沟(M4、M6、)、桥凼村(现四转盘M1)、白米乡碾子旁村崖墓(M1)等墓地出土的5具陶棺中的一具。
    今年年初,县文物局利用国家文物局划拨文物修复专项资金,聘请省博物院专家一行对馆藏陶棺及部分陶器进行保护修复。专家们克服了辨认不易等困难,在博物馆狭小的过道上,从上千块碎片中一片片去寻找,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修复完成了一具。
    这具棺由上百块碎片拼接而成(最小碎片2-3厘米),灰砂陶烧制而成,仿木棺式样。棺口部长190.6厘米、中部长196厘米,底部长190.6厘米。宽上口部52厘米、中部54厘米、底部52厘米。高67厘米(其中折口高4.5厘米),棺身厚5.5厘米,底部四角均有一孔,在距边2-3厘米处,孙径2.5厘米,厚2.5-3厘米。棺身腹部略鼓。棺盖呈弧形,中间高,两侧低、厚3厘米,棺盖长200厘米,中间最高处26厘米。棺盖档头高24厘米,宽53厘米。棺身与棺盖口呈凹凸形,子母扣合,无纹饰。
    据了解,合江文物局将对收藏的汉代陶棺逐一修复完善,目前修复工作还在继续。
    (文物局:张采秀)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