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今日合江> 图片新闻> 浏览文章
合江回洞桥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0 不详 2016年10月31日
攻坚克难解民忧  敢叫日月换新天
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第一书记雷学举事迹
 
    雷学举是西南医科大学派驻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的第一书记,这是他第二次下派到基层工作了。作为一名40岁的下派“老同志”。
 

慷慨解囊为群众
 
    自2015年8月成为榕山镇回洞桥村第一书记以来,雷学举就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进驻百姓家中,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一名外乡人变成了被大家认可、推崇的“回洞桥人”,老乡们都亲切地叫他“老雷”。初到村上时,听说村内道路不通,建房材料难以运送,他便带头捐款500元,共筹集资金2.5万元,卡片石路1.5公里,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当看见村民王兴由因贫困忍痛拒医,他又自掏腰包200元,帮助王兴由解决了就医难题;村民办红白喜事,他也总爱去凑闹热。一年下来,雷学举为了帮助村民,累计就捐出了3000多元。他常说,能够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花点钱不算什么。 

精准走访摸家底


 
   回洞桥村地处山区,进村出行都十分不便。为了摸清家底,掌握全村贫困情况,雷学举克服路途遥远、道路不通的困难,用短短2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99户贫困户和大多数非贫困户。11社的贫困户余吉成,家就安在地势险峻的半山腰,时逢雨天,易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为了动员他搬迁,雷学举先后多次前往,做其思想工作。刚开始,余吉成并不买账,可时间长了,来往次数多了,他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位第一书记,接受了他的建议,主动实施了异地搬迁。通过主动出击,雷学举全方位地掌握了回洞桥的村情、民情,对贫困户的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更是做到了如数家珍。他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更为今后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夯实基础改民生


 
    一直以来,基础设施短缺、交通滞后、生活条件差都是阻碍回洞桥人民脱贫奔康的“拦路虎”,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雷学举经过一年多的攻城拔寨、攻坚克难,回洞桥村发生了变化,山包上到小洋洞村7.8公里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通了、岩上湾经任家坳至山包上10公里6.5米宽通村沥青路通了、村内5.25公里4.5米宽的产业路也通了,回洞桥村村内村外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环线,老乡们“泥腿子”进出村的日子就此结束了。此外,雷学举还积极协调,整治了13口山坪塘、修建了13口蓄水池和9.18公里沟渠,实现了有效灌溉良田1200亩的目标,在人口聚集的地方新建取水点两个,修建减压池4个,安装主水管15公里,安装入户支管8公里,解决了513户16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老乡们靠天吃饭、喝脏水的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产业发展奔小康


 
    雷学举在谋划产业发展上可没少花功夫。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他确定了一条以林下养鸡为主导,特色种养殖为辅助的产业发展路线。在他的指导下,全村建起了规范的圈舍、制定了统一的标准,现在家家户户都养起了土鸡,全村实现了林下鸡年出栏3万只以上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打响品牌效应,他还注册了“回洞桥牌”商标,成立了回龙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有了农户的参与就有了发展的基础,但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来带动市场,再好的基础也难以发挥出全部的力量。为此,雷学举带领村两委多方奔走、四处拜访,成功引进了实力雄厚的联想佳沃集团,联想佳沃集团在拟首期投资建设600亩的精品示范园,发展特色沃柑种植。大型企业进驻回洞桥村,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增强了困难群众的发展信心,更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为多极联动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发展特色产业以外,回洞桥村还注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雷学举多方协调筹措资金65万元,建成了年出栏1150头的温氏养猪场,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的收入;他还创新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模式,把养猪场、供水站和集体果园纳入资产公司,对外“招兵买马”,承揽业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多渠道收入。


党群服务聚人心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成型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在提高,但要怎么进一步凝聚人心,让乡亲们团结在村两委周围成为了雷学举新的问题。实践告诉他,只有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凝心聚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可回洞桥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公共服务基础本就薄弱,再要想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就无疑是难上加难了,可雷学举就是不放弃,他花大力气做了多方面的工作,招进了建造方,协调帮扶单位,建成了51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150平方米的卫生室和800平方米的村小学校。目前党群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室已经投入了使用,村小学也会在不久后陆续招生开学,有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使用,昔日冷清的村委会热闹了起来,在大塝上新村聚居点,天天都可以看到老乡们的笑脸、听到乡亲们的笑声。
 
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
 
    下派14个月以来,雷学举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回洞桥村精准脱贫的事业上,早出晚归是惯例,周末、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因为无法照顾家庭,面对妻子的责备和孩子的不舍,他总会感到愧疚,他常安慰亲人说:“既然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就只能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选择了就从不后悔。”  
 
    在回洞桥村民心中,雷学举已经融入了集体,成为了一名地道的回洞桥人,逢年过节,他总能收到老乡们的电话和短信问候,这让他感到“很温暖,很贴心”,这说明自己扶贫工作取得了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专注于扶贫事业,以至于忘记了背后的家庭和亲人,他就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属于回洞桥村的脱贫事业还在路上,属于雷学举“第一书记”的故事仍在继续。
    (榕山镇:张正一)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