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居家就业基地建扶贫车间 创新脱贫致富新模式
0
合江新闻网
2017年10月09日

近年来,合江县按照四川省委“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的要求,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理念,将工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有机结合,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上建立扶贫车间,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难问题,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设立扶贫车间,整合一个基地。成立于2011年的合江县鑫达藤编厂,最初以酒筐编织为主,仅有20余名工人,在厂长李绪芳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市场、壮大人员队伍,从藤编发展到竹编,月销售收入近50万元,带动周边300多名妇女和残疾人从事竹编藤编手工业,是泸州市远近闻名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017年,合江县为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在全县64个贫困村规划设立扶贫车间,佛荫镇政府在鑫达藤编厂设立扶贫车间,提供土地10亩,解决扶资金10万元、硬化产业道路1公里,并组织业主前往山东、浙江、贵州、青神县等地考察学习,车间利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以仿藤和天然竹子为材料,生产酒筐、果篮、果盘、灯笼等技术要求不高、编织工序简单、节能环保的手工艺产品。


开展技能培训,授予一技之长。根据藤编车间的技能培训需求,县级相关部门为其量身定制培训项目清单,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四川青神世界竹编中心专家为有就业意愿的留守妇女、残疾人和贫困户免费传授竹编技术。目前,已累计培训400余名学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0人、残疾人12人。对少数腿脚不方便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车间负责人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深入农户家中“手把手”教技术,直到学会为止。


居家灵活就业,带动一片发展。藤编车间向培训合格的学员免费提供原材料,学员按照要求,利用农闲时间在家编织产品,实现了“接单搞加工、挣钱顾老小”。藤编车间对学员提供的合格产品照单全收,按件发放手工费,实现了“车间惠民生、用工助脱贫”。目前,藤编车间的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已辐射到周边5个乡镇的留守群体,月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收入的70%用于发放人工工资,人均每月增收800元以上,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合江县妇联:张从英)
设立扶贫车间,整合一个基地。成立于2011年的合江县鑫达藤编厂,最初以酒筐编织为主,仅有20余名工人,在厂长李绪芳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市场、壮大人员队伍,从藤编发展到竹编,月销售收入近50万元,带动周边300多名妇女和残疾人从事竹编藤编手工业,是泸州市远近闻名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017年,合江县为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在全县64个贫困村规划设立扶贫车间,佛荫镇政府在鑫达藤编厂设立扶贫车间,提供土地10亩,解决扶资金10万元、硬化产业道路1公里,并组织业主前往山东、浙江、贵州、青神县等地考察学习,车间利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以仿藤和天然竹子为材料,生产酒筐、果篮、果盘、灯笼等技术要求不高、编织工序简单、节能环保的手工艺产品。




(合江县妇联:张从英)
上一篇:合江“楠香米”又到收割季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