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勇:一只手也要撑起家里的天
0
不详
2016年11月22日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一些“人穷志不穷”的贫困户们不等不靠,他们脱贫致富的故事总能令我们感动。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车辋镇旧桥村的张金勇,他右手残疾,靠着养猪脱贫,他凭着自己的一只手,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一大早,车辋镇旧桥村张金勇家就迎来了一位客人,而这位客人为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车辋镇旧桥村第一书记梁明兵说:“上一次贷款的那个事情,经过政府跟银行协调,户主变更为你之后,就可以去贷款了。”
正在跟张金勇聊天的客人就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他们在聊着政府贴息贷款的事情。不久前,村里帮助张金勇进行了产业发展规划。
梁明兵说:“张金勇这一户虽然说去年已经脱贫了,但为了保证脱贫的效果,我们也给他做了一个产业发展的规划。原来的简易猪场改为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并且同温氏养猪相结合,给他规划了年出栏200头生猪的养殖场。”
建一个规范的养猪场,扩大养殖规模一直是张金勇心里的愿望。张金勇听取村里的建议后准备进行政府贴息贷款,然而在贷款的过程中他却遇到了麻烦。张金勇告诉记者,自己去银行贷款时,被告知户主超过60岁,不能贷款。
现在贷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张金勇开始和村里的第一书记商量着怎样进行改建。要是问到张金勇是怎样发展养猪的,那得从十几年前开始说起。1999年刚过完春节的张金勇前往浙江打工,才工作一个多月,他便在车祸中失去了右手掌。返乡后,他开始想着残疾后的自己该如何养家。
右手残疾的他,砍柴、喂猪、拾掇猪食样样都能干。十几年下来,他还为自己做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农具,譬如用绳子将一把镰刀套牢在自己的右手上去地里割猪草,张金勇已经做得非常熟练。
刚开始发展时,张金勇家的猪还不成规模。家里养有母猪,养殖技术不怎么了解,但这些对于张金勇来说都是可以解决的。张金勇找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专门跟他学习。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张金勇愣是靠着自己拼劲干,将最初的几头猪发展到了如今的五十几头,去年他就靠着卖出的近五十头生猪和仔猪脱了贫。
现在,张金勇家的新房已经快完工。而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养猪场也有了盼头。这意味着,他会更忙碌了,但是在张金勇看来,唯有勤劳才能够得到收获,这是在朝着好日子奔。
(新闻中心:陈利 郑勇)
一大早,车辋镇旧桥村张金勇家就迎来了一位客人,而这位客人为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车辋镇旧桥村第一书记梁明兵说:“上一次贷款的那个事情,经过政府跟银行协调,户主变更为你之后,就可以去贷款了。”
正在跟张金勇聊天的客人就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他们在聊着政府贴息贷款的事情。不久前,村里帮助张金勇进行了产业发展规划。
梁明兵说:“张金勇这一户虽然说去年已经脱贫了,但为了保证脱贫的效果,我们也给他做了一个产业发展的规划。原来的简易猪场改为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并且同温氏养猪相结合,给他规划了年出栏200头生猪的养殖场。”
建一个规范的养猪场,扩大养殖规模一直是张金勇心里的愿望。张金勇听取村里的建议后准备进行政府贴息贷款,然而在贷款的过程中他却遇到了麻烦。张金勇告诉记者,自己去银行贷款时,被告知户主超过60岁,不能贷款。
现在贷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张金勇开始和村里的第一书记商量着怎样进行改建。要是问到张金勇是怎样发展养猪的,那得从十几年前开始说起。1999年刚过完春节的张金勇前往浙江打工,才工作一个多月,他便在车祸中失去了右手掌。返乡后,他开始想着残疾后的自己该如何养家。
右手残疾的他,砍柴、喂猪、拾掇猪食样样都能干。十几年下来,他还为自己做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农具,譬如用绳子将一把镰刀套牢在自己的右手上去地里割猪草,张金勇已经做得非常熟练。
刚开始发展时,张金勇家的猪还不成规模。家里养有母猪,养殖技术不怎么了解,但这些对于张金勇来说都是可以解决的。张金勇找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专门跟他学习。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张金勇愣是靠着自己拼劲干,将最初的几头猪发展到了如今的五十几头,去年他就靠着卖出的近五十头生猪和仔猪脱了贫。
现在,张金勇家的新房已经快完工。而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养猪场也有了盼头。这意味着,他会更忙碌了,但是在张金勇看来,唯有勤劳才能够得到收获,这是在朝着好日子奔。
(新闻中心:陈利 郑勇)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