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江“穷懒汉”的脱贫路
0
不详
2017年02月21日

“家里穷”、“人懒”、“四十多岁了还是说不到媳妇”,这是之前所有人对白鹿镇袁湾村赵光忠的评价。而现如今,一提起赵光忠,村里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日子过的好”、“人勤快”、“有好几个都来给他介绍对象呐”。
赵光忠,以前是一个穷得娶不到媳妇的单身汉,居住在三间破烂的土坯房里,母亲2015年因病去世,父亲又年老体弱多病,当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为了改变现状、摆脱贫困,他去北京、贵州等地的工地上打小工,但是外面的工作不好干、工资低、花销大,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10月,赵光忠返回了家乡。
2016年,他的房子被列入了建档立卡C级危房改造中,在镇政府的帮助下,重新修建了一层大约110平方米的砖房,住房得了很大的改善,安装上了热水器,用上了淋浴。但也因此欠下五万多元的债务,怎么才能摆脱贫困呢?当时的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点啥。
面对他的困难,帮扶干部急在心里,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为其出谋划策,帮助他制定详细的脱贫措施,终于助其找到了致富路---兴办养牛场。
“虽然住在资源贫乏、技术落后的农村,但是我不能再有‘坐等靠’的思想,不能再像之前那么懒散了,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勤劳脱贫致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在帮扶干部和其哥哥的帮助下,他投资3万多元,搭起养牛棚,买回来16头小牛,走上了养菜牛之路。在农技员的指导下,他购买饲料、割青草、常消毒、细喂养、逐渐熟悉了养殖的运营流程,掌握了饲养技术,2016年底,所养菜牛全部销售完,纯利3万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通过一年的养殖,让赵光忠增强了发展产业的信心,有了扩大养殖场地的念头。2016年12月,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在信用社无息贷款5万元,又新建了两个大棚。今年1月又在成都买回来26头小牛喂养,预计着纯利能突破7万元。
赵光忠讲到:“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和带动其他贫困户实干苦干,脱贫奔小康。”
(白鹿镇:刘卫杨)
赵光忠,以前是一个穷得娶不到媳妇的单身汉,居住在三间破烂的土坯房里,母亲2015年因病去世,父亲又年老体弱多病,当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为了改变现状、摆脱贫困,他去北京、贵州等地的工地上打小工,但是外面的工作不好干、工资低、花销大,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10月,赵光忠返回了家乡。
2016年,他的房子被列入了建档立卡C级危房改造中,在镇政府的帮助下,重新修建了一层大约110平方米的砖房,住房得了很大的改善,安装上了热水器,用上了淋浴。但也因此欠下五万多元的债务,怎么才能摆脱贫困呢?当时的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点啥。
面对他的困难,帮扶干部急在心里,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为其出谋划策,帮助他制定详细的脱贫措施,终于助其找到了致富路---兴办养牛场。
“虽然住在资源贫乏、技术落后的农村,但是我不能再有‘坐等靠’的思想,不能再像之前那么懒散了,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勤劳脱贫致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在帮扶干部和其哥哥的帮助下,他投资3万多元,搭起养牛棚,买回来16头小牛,走上了养菜牛之路。在农技员的指导下,他购买饲料、割青草、常消毒、细喂养、逐渐熟悉了养殖的运营流程,掌握了饲养技术,2016年底,所养菜牛全部销售完,纯利3万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通过一年的养殖,让赵光忠增强了发展产业的信心,有了扩大养殖场地的念头。2016年12月,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在信用社无息贷款5万元,又新建了两个大棚。今年1月又在成都买回来26头小牛喂养,预计着纯利能突破7万元。
赵光忠讲到:“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和带动其他贫困户实干苦干,脱贫奔小康。”
(白鹿镇:刘卫杨)
上一篇:市人大调研合江县住房安全保障工作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