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永定村第一书记张邦奎:为民办实事 真情暖民心(上)
0
不详
2017年06月01日

2015年7月,合江县望龙镇永定村的村民发现村上来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常常挎着一个包下村,和贫困户们拉家常聊天。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带着眼镜的斯文年轻人,在未来的两年内将和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这个年轻人就是张邦奎,泸州市教育局下派到永定村的第一书记。来到村上,张邦奎用一个周的时间走访了14个居民组,对101个贫困户家庭进行了详细摸底,他许下了自己的承诺。
张邦奎说:“跟学校一起把贫困儿童名单建立起来,建档之后,争取一点资金来为孩子们做爱心午餐或营养餐。”
张邦奎知道,教育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改变一个人的未来。由于贫穷,永定村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接受了最基础的教育后早早外出打工,干着最简单的劳动,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很难改变家里的命运,因而造就了一个心酸的称呼“贫二代”。在张邦奎的规划中,对贫困户产业要扶,教育也要扶。
张邦奎说:“孩子们有了知识,以后出去能够学点儿技术,找的工作更好一点,工资更高一点,这样的脱贫致富才真正是有希望的。”
村里的不少孩子都在梧桐小学读书,但由于是村小,学校的环境和硬件设施跟不上。张邦奎和市教育局争取了65万元用以改善梧桐小学的硬件设施。很快,孩子们发现,学校大变样了,操场硬化了,他们可以在平坦的操场尽情奔跑;课桌也换成了崭新的,不用再往不平整的桌子脚下垫书本;校园新设置的文化展示区让他们多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邦奎还带着学校老师“走出去”,到外面的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张邦奎还和村里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解到一位贫困户家的孩子孟文静因为想减轻家里负担,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到外地打工后,张邦奎就成了这家里的“钉子户”,常常上门和孟文静的父母交流,劝他们让孩子重回校园。
张邦奎说:“进村入户以来,了解到孟文静辍学在家,我就上门做孟文静父母的工作,然后他们才勉强同意了孟文静继续入学。”
在张邦奎的联系下,孟文静重回校园复读一年。在泸州天立学校完成了初中学业。毕业以后,来到了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继续就读,家里有了盼头。
孟文静在学校就读学杂费全免,为家里免去了负担。同时孟文静父母在帮扶下搞起了养殖,家里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不让孟文静背思想包袱,张邦奎每天工作之余总要抽出时间用微信和她聊聊。
在村里,因为张邦奎的帮扶,陆续有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归了校园。在一步步规划实施教育扶贫的同时,张邦奎还在走村串户想办法解决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问题。他在村上的知名度,是靠“走”出来的。张邦奎下村,晴天走是一脚泥,雨天穿着雨靴更容易陷进泥坑里。但就是这样,他坚持着拜访了所有贫困户,在行路难中张邦奎也看到了村民的难。
张邦奎说:“进村的时候,遇到下雨天的话,路就相当泥泞难走,我就想,我走着都这么恼火,村上的老百姓,他们要卖点什么东西或者做点什么产业肯定更恼火,我就想路都修不好,产业何从谈起呢。”
永定村的路一直是所有村民的一块心病,路太烂,发展产业太难。曾经被张邦奎请来村上看项目、搞产业的企业们都被这路“吓”了回去。
(新闻中心:王江 冯岚)
张邦奎说:“跟学校一起把贫困儿童名单建立起来,建档之后,争取一点资金来为孩子们做爱心午餐或营养餐。”
张邦奎知道,教育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改变一个人的未来。由于贫穷,永定村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接受了最基础的教育后早早外出打工,干着最简单的劳动,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很难改变家里的命运,因而造就了一个心酸的称呼“贫二代”。在张邦奎的规划中,对贫困户产业要扶,教育也要扶。
张邦奎说:“孩子们有了知识,以后出去能够学点儿技术,找的工作更好一点,工资更高一点,这样的脱贫致富才真正是有希望的。”
村里的不少孩子都在梧桐小学读书,但由于是村小,学校的环境和硬件设施跟不上。张邦奎和市教育局争取了65万元用以改善梧桐小学的硬件设施。很快,孩子们发现,学校大变样了,操场硬化了,他们可以在平坦的操场尽情奔跑;课桌也换成了崭新的,不用再往不平整的桌子脚下垫书本;校园新设置的文化展示区让他们多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邦奎还带着学校老师“走出去”,到外面的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张邦奎还和村里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解到一位贫困户家的孩子孟文静因为想减轻家里负担,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到外地打工后,张邦奎就成了这家里的“钉子户”,常常上门和孟文静的父母交流,劝他们让孩子重回校园。
张邦奎说:“进村入户以来,了解到孟文静辍学在家,我就上门做孟文静父母的工作,然后他们才勉强同意了孟文静继续入学。”
在张邦奎的联系下,孟文静重回校园复读一年。在泸州天立学校完成了初中学业。毕业以后,来到了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继续就读,家里有了盼头。
孟文静在学校就读学杂费全免,为家里免去了负担。同时孟文静父母在帮扶下搞起了养殖,家里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不让孟文静背思想包袱,张邦奎每天工作之余总要抽出时间用微信和她聊聊。
在村里,因为张邦奎的帮扶,陆续有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归了校园。在一步步规划实施教育扶贫的同时,张邦奎还在走村串户想办法解决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问题。他在村上的知名度,是靠“走”出来的。张邦奎下村,晴天走是一脚泥,雨天穿着雨靴更容易陷进泥坑里。但就是这样,他坚持着拜访了所有贫困户,在行路难中张邦奎也看到了村民的难。
张邦奎说:“进村的时候,遇到下雨天的话,路就相当泥泞难走,我就想,我走着都这么恼火,村上的老百姓,他们要卖点什么东西或者做点什么产业肯定更恼火,我就想路都修不好,产业何从谈起呢。”
永定村的路一直是所有村民的一块心病,路太烂,发展产业太难。曾经被张邦奎请来村上看项目、搞产业的企业们都被这路“吓”了回去。
(新闻中心:王江 冯岚)
上一篇:合江县开展精准扶贫大型义诊活动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