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榕山镇回洞桥村:新家园新生活
0
不详
2017年07月14日

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通过合理布局长短期产业,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路。
每天一大早,村民朱华贵就会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碌起来,“朱家小院”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充满川南民俗特色,生意一直不错。
说起办农家乐这事,朱华贵告诉记者,自己最初并没有这个想法,当时村干部上门动员他也不以为然。
开农家乐?这在当时的朱华贵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家中只有一间破旧的石砖房,一家人靠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作为贫困户的他,实在不敢去奢望。
榕山镇回洞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彭麟说:“朱华贵的房子虽然很破旧,但是房子里的家具,古色古香,很具有川南民俗的特点,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争取了危房改造和旅游扶贫项目的资金。”
村干部们看准了朱华贵老房子的改造潜力。在大家的努力下,朱华贵的危房终于改造成了特色鲜明的川南民居,农家乐开起来了,生意也日渐红火。现在的朱华贵,计划着扩大农家乐的规模,把“朱家小院”打造成吃、住、玩一体的特色民俗旅游农家乐。
在朱华贵家不远处,有一排整齐漂亮的新房子,这里就是回洞桥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王源超一家已经搬到这里半年多了。90多平方米的两室两厅,干净整洁又不失温馨,对于眼前的新家,王源超十分满足。
王源超说:“我以前的房子在山坡下面,是滑坡地带,又是土墙,吹大风,下大雨,都要害怕倒。”
彭麟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把王源超的家搬到了村上的聚居点,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王源超和丈夫林中友常年有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病好不了,王源超一家要想脱贫简直是难上加难。
彭麟说:“我们当时找到西南医科大学附院的医生帮他们看病,两口子都说是老毛病,医不好,不想医,不想花钱。”
最终,在村干部们的帮助下,王源超夫妇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把病治好了。如今,住的问题解决了,病也治好了,王源超在务农之余还可以去村里的扶贫制衣车间上班,而丈夫林中友也能到镇上打工了,一家人的生活走上了正轨。
从2015年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回洞桥村的变化很大,温氏养猪、林下养鸡稳定发展,电商项目红红火火,沃柑基地两年后也将挂果,村里的贫困户们也找到了自己的脱贫道路,回洞桥村的脱贫路正越走越宽广。
(新闻中心:郑勇)
每天一大早,村民朱华贵就会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碌起来,“朱家小院”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充满川南民俗特色,生意一直不错。
说起办农家乐这事,朱华贵告诉记者,自己最初并没有这个想法,当时村干部上门动员他也不以为然。
开农家乐?这在当时的朱华贵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家中只有一间破旧的石砖房,一家人靠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作为贫困户的他,实在不敢去奢望。
榕山镇回洞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彭麟说:“朱华贵的房子虽然很破旧,但是房子里的家具,古色古香,很具有川南民俗的特点,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争取了危房改造和旅游扶贫项目的资金。”
村干部们看准了朱华贵老房子的改造潜力。在大家的努力下,朱华贵的危房终于改造成了特色鲜明的川南民居,农家乐开起来了,生意也日渐红火。现在的朱华贵,计划着扩大农家乐的规模,把“朱家小院”打造成吃、住、玩一体的特色民俗旅游农家乐。
在朱华贵家不远处,有一排整齐漂亮的新房子,这里就是回洞桥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王源超一家已经搬到这里半年多了。90多平方米的两室两厅,干净整洁又不失温馨,对于眼前的新家,王源超十分满足。
王源超说:“我以前的房子在山坡下面,是滑坡地带,又是土墙,吹大风,下大雨,都要害怕倒。”
彭麟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把王源超的家搬到了村上的聚居点,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王源超和丈夫林中友常年有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病好不了,王源超一家要想脱贫简直是难上加难。
彭麟说:“我们当时找到西南医科大学附院的医生帮他们看病,两口子都说是老毛病,医不好,不想医,不想花钱。”
最终,在村干部们的帮助下,王源超夫妇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把病治好了。如今,住的问题解决了,病也治好了,王源超在务农之余还可以去村里的扶贫制衣车间上班,而丈夫林中友也能到镇上打工了,一家人的生活走上了正轨。
从2015年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回洞桥村的变化很大,温氏养猪、林下养鸡稳定发展,电商项目红红火火,沃柑基地两年后也将挂果,村里的贫困户们也找到了自己的脱贫道路,回洞桥村的脱贫路正越走越宽广。
(新闻中心:郑勇)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