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碾子塝村刘后彬:传授柚子种植技术 带领群众致富(上)
0
不详
2017年07月15日

合江县白米镇碾子塝村以种植柚子闻名,郁郁葱葱的柚子林是村民们的致富树。说到碾子塝村发展柚子,就不能不说到碾子塝村的老支书,现任碾子塝村农民夜校讲师的刘后彬。钻研柚子种植技术近30年,他把技术教给村民,带领群众致富,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1988年,刘后彬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高产技术能让一棵柚子树的产值达到上千元,当时白米镇已有村民种植柚子,但疏于管理,产量极低。时任白米镇农技员的刘后彬想,为什么不钻研好这门技术,带领着村民们发展好柚子呢?他开始查阅书籍,学习技术并带头示范,1993年他家种下的柚子树大量投产,最多的一棵树竟卖出了500多元,这一下子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
刘后彬种出的柚子卖了好价钱,村里开始有部分村民跟着发展。他又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并和村里的种植户一起研究种植技术。而后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动员掌握技术的种植户们将技术公开,鼓励更多的村民种柚子。但随着种植户越来越多,柚子规模越来越大,种植户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柚子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怎样才能提高柚子的口感呢?刘后彬想到了授粉,他开始反复用脆香甜柚、红心柚、酸柚等七个品种的柚子花做试验,并在施肥上下功夫,最终让柚子的外形更漂亮,果肉更脆实、更甜。
村民们种下的柚子树有了产量,果品也得到了提高。2006年,刘后彬又带着村民们成立了江北真龙柚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五个统一的技术标准。
白米镇碾子塝村村民刘正平说:“肥料多了果不甜,钾肥多了壳要厚,肥料迟了要烂果,不施肥料要歇年,这些都是刘支书总结的,简单易懂,果农真正学到了管理技术。”
如今碾子塝村的柚子已经从2002年的不足200亩,发展到5500亩,柚子已经成为了碾子塝村的支柱产业。
现在,刘后彬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成为了农民夜校的一名讲师。面对市场的需求,碾子塝村的柚子要走“有机果品”的路子了。刘后彬的下一个课题就是怎样提高管护技术种出有机果品,让村民们的柚子卖得更好。
刘后彬不仅教会大家柚子种植技术,带领碾子塝村群众致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还走出碾子塝村,将柚子种植技术带去了其他贫困村。
(新闻中心:陈利 郑勇)
1988年,刘后彬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高产技术能让一棵柚子树的产值达到上千元,当时白米镇已有村民种植柚子,但疏于管理,产量极低。时任白米镇农技员的刘后彬想,为什么不钻研好这门技术,带领着村民们发展好柚子呢?他开始查阅书籍,学习技术并带头示范,1993年他家种下的柚子树大量投产,最多的一棵树竟卖出了500多元,这一下子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
刘后彬种出的柚子卖了好价钱,村里开始有部分村民跟着发展。他又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并和村里的种植户一起研究种植技术。而后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动员掌握技术的种植户们将技术公开,鼓励更多的村民种柚子。但随着种植户越来越多,柚子规模越来越大,种植户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柚子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怎样才能提高柚子的口感呢?刘后彬想到了授粉,他开始反复用脆香甜柚、红心柚、酸柚等七个品种的柚子花做试验,并在施肥上下功夫,最终让柚子的外形更漂亮,果肉更脆实、更甜。
村民们种下的柚子树有了产量,果品也得到了提高。2006年,刘后彬又带着村民们成立了江北真龙柚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五个统一的技术标准。
白米镇碾子塝村村民刘正平说:“肥料多了果不甜,钾肥多了壳要厚,肥料迟了要烂果,不施肥料要歇年,这些都是刘支书总结的,简单易懂,果农真正学到了管理技术。”
如今碾子塝村的柚子已经从2002年的不足200亩,发展到5500亩,柚子已经成为了碾子塝村的支柱产业。
现在,刘后彬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成为了农民夜校的一名讲师。面对市场的需求,碾子塝村的柚子要走“有机果品”的路子了。刘后彬的下一个课题就是怎样提高管护技术种出有机果品,让村民们的柚子卖得更好。
刘后彬不仅教会大家柚子种植技术,带领碾子塝村群众致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还走出碾子塝村,将柚子种植技术带去了其他贫困村。
(新闻中心:陈利 郑勇)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