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合江这两名妇女被泸州市点名表扬了
0
不详
2019年03月22日

近日,泸州市妇女联合会、泸州市扶贫开发局决定,对在脱贫攻坚中勤劳脱贫、奋发向上、表现突出的10名“巾帼脱贫先锋”进行通报表扬。其中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牟云书和合江县真龙镇武民村黄伍舣两名率先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榜上有名。她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感人事迹呢?
作为榕山镇回洞桥村7组的一名贫困户,“朱家小院”店主牟云书和家人自力更生,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勤劳肯干的她们,每天都在农家小院里为来往的客人精心准备可口的饭菜。一个接一个的旅游团队在农家小院里,品味瓜片香茶,等待地道的农家特色土菜上桌。牟云书还收购村里贫困户林下散养的土鸡和新鲜蔬菜,带动鼓励他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牟云书懂得贫困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挺直腰杆。为了使子女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她率先垂范,为儿女做出榜样。在生活中,不慕新潮、不摆阔气、提倡节约,在她的教育下,她的孩子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牟云书、朱华贵夫妻俩从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牟云书一家虽然是个普通的家庭,但全体家庭成员好学,勤劳,朴实,善良,成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典型代表。
2016年,牟云书在危房改造和旅游扶贫政策帮扶下办起了农家乐项目,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仅仅花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过去破烂不堪的石砖房变成了如今充满民俗风情的农家小院。牟云书的儿子带着媳妇和岳父母回乡共同创业,一家人过上了“一座小庭院、一本致富经、一家大团圆”的好日子。从2016年11月开业至今,朱家小院既经营农家餐饮住宿,又出售自家养殖的土猪、稻田鸭、林下鸡及种植的生态蔬菜,实现营业收入5万元,纯收入3万元。
牟云书及家人在经营的朱家小院忙碌的情景,是当地几十个农家乐兴起的缩影,农家乐内设餐厅、客房,有床位4-6个,可同时接待几十个客人。在朱家小院的墙边上,有一面“精准扶贫 旅游助力”的公示牌,作为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起好了示范作用,帮扶她们销售蔬菜、土鸡等农产品,并为贫困户提供保洁、勤杂等工作,贫困户因此可年增收4千元至1万元。两年后,村里的柑橘成片成林,农家乐就可以抱团发展。
游客进村来,农家富起来。牟云书算了一笔账:6个房间的农家乐,在旅游旺季,需雇用餐饮服务、清洁卫生等人员2-6人。按照的农家乐数量,全村可增加就业岗位数十个。按人均月工资收入2000元,旅游旺季4个月,每人可增收5000元。农家乐真正成了打开村民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也点亮了回洞桥村贫困户的脱贫梦。未来回洞桥村将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及牟云书农家乐的带动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万亩果园,打造特色农家乐10家以上,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黄伍舣家在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共七口人,上有两个老人均为残疾人,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上中学,小儿子和女儿上小学,一家人生活压力非常大。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国家扶贫贷款5万元加上自筹资金十多万元,通过给农户流转土地的形式,发展成立了青蛙养殖专合社,规模达到了30多亩。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专合社刚成立不久,她的丈夫突发脑血管破裂,住进了泸州医学院重症监护室,手术治疗费用高达二十余万元。对于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曾哭泣悲伤无助,但对于坚强的黄伍舣来说,面对困难决不能倒下去,必须迎难而上。现在的她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撑下去,家人需要她,必须坚强起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身体逐渐好转,一家人又有了开心的笑声。
平时,黄伍舣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起来为家人做饭,孩子上学后就急忙到田地里饲养青蛙,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这样日复一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乡亲们从她的青蛙养殖基地经过,都会看到她在田间忙碌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在他们夫妇二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除去投资成本外,当年实现纯利润3万多元,一下子就实现了整户脱贫。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后,2018年,他们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流转了二十多亩土地,迄今为止,总规模达到了50多亩,且发展势头很好。每当从青蛙养殖基地经过,看到那成千上万的青蛙,不由得为他们点赞。黄伍舣每次去喂青蛙的时候,看到自己辛苦付出得到回报,脸上总是挂满着幸福的笑容。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黄伍舣夫妇富了不忘周围的群众。他们请附近村民在自己的养殖基地里干活,让20多个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村民们打心眼里对黄伍舣夫妇由衷的感谢,尤其对黄伍舣处世为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如今青蛙基地宛若潮鸣般的“呱呱呱”叫声,那成群结队的青蛙吃食的情景,在武民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安贫可耻,脱贫光荣”。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黄伍舣这个37岁的农村妇女,巾帼不让须眉,靠自身的努力,坚持“只要肯奋斗,什么坎都能跨过的信念”,快速实现了脱贫奔康,在武民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让广大贫困妇女坚信:不等不靠,只要抓住国家的好政策,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甩开膀子加油干,就能摘掉穷帽子、脱贫奔小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
(合江县县妇联:张从英)
农家乐 脱贫乐农家——牟云书的脱贫致富经
现年59岁的牟云书是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农家乐产业的带头人。开办农家乐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她的眼光远,思想活跃,更具胆魄。为了发展农家乐,她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考察学习,用心“求经”。在政府的扶持下,她办起了农家乐。作为榕山镇回洞桥村7组的一名贫困户,“朱家小院”店主牟云书和家人自力更生,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勤劳肯干的她们,每天都在农家小院里为来往的客人精心准备可口的饭菜。一个接一个的旅游团队在农家小院里,品味瓜片香茶,等待地道的农家特色土菜上桌。牟云书还收购村里贫困户林下散养的土鸡和新鲜蔬菜,带动鼓励他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牟云书懂得贫困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挺直腰杆。为了使子女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她率先垂范,为儿女做出榜样。在生活中,不慕新潮、不摆阔气、提倡节约,在她的教育下,她的孩子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牟云书、朱华贵夫妻俩从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牟云书一家虽然是个普通的家庭,但全体家庭成员好学,勤劳,朴实,善良,成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典型代表。
2016年,牟云书在危房改造和旅游扶贫政策帮扶下办起了农家乐项目,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仅仅花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过去破烂不堪的石砖房变成了如今充满民俗风情的农家小院。牟云书的儿子带着媳妇和岳父母回乡共同创业,一家人过上了“一座小庭院、一本致富经、一家大团圆”的好日子。从2016年11月开业至今,朱家小院既经营农家餐饮住宿,又出售自家养殖的土猪、稻田鸭、林下鸡及种植的生态蔬菜,实现营业收入5万元,纯收入3万元。
牟云书及家人在经营的朱家小院忙碌的情景,是当地几十个农家乐兴起的缩影,农家乐内设餐厅、客房,有床位4-6个,可同时接待几十个客人。在朱家小院的墙边上,有一面“精准扶贫 旅游助力”的公示牌,作为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起好了示范作用,帮扶她们销售蔬菜、土鸡等农产品,并为贫困户提供保洁、勤杂等工作,贫困户因此可年增收4千元至1万元。两年后,村里的柑橘成片成林,农家乐就可以抱团发展。
游客进村来,农家富起来。牟云书算了一笔账:6个房间的农家乐,在旅游旺季,需雇用餐饮服务、清洁卫生等人员2-6人。按照的农家乐数量,全村可增加就业岗位数十个。按人均月工资收入2000元,旅游旺季4个月,每人可增收5000元。农家乐真正成了打开村民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也点亮了回洞桥村贫困户的脱贫梦。未来回洞桥村将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及牟云书农家乐的带动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万亩果园,打造特色农家乐10家以上,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安贫可耻 脱贫光荣——黄伍舣的脱贫之路
“只要肯奋斗,什么坎都能跨过”是黄伍舣常挂嘴边的一句话。黄伍舣是合江县真龙镇武民村八社一个从湖南嫁过来的外地媳妇,个子不高,话不多,但干起活来却很麻利,对待老人和亲戚朋友也没得说,一提到她,认识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媳妇很不错”。黄伍舣家在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共七口人,上有两个老人均为残疾人,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上中学,小儿子和女儿上小学,一家人生活压力非常大。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国家扶贫贷款5万元加上自筹资金十多万元,通过给农户流转土地的形式,发展成立了青蛙养殖专合社,规模达到了30多亩。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专合社刚成立不久,她的丈夫突发脑血管破裂,住进了泸州医学院重症监护室,手术治疗费用高达二十余万元。对于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曾哭泣悲伤无助,但对于坚强的黄伍舣来说,面对困难决不能倒下去,必须迎难而上。现在的她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撑下去,家人需要她,必须坚强起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身体逐渐好转,一家人又有了开心的笑声。
平时,黄伍舣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起来为家人做饭,孩子上学后就急忙到田地里饲养青蛙,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这样日复一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乡亲们从她的青蛙养殖基地经过,都会看到她在田间忙碌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在他们夫妇二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除去投资成本外,当年实现纯利润3万多元,一下子就实现了整户脱贫。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后,2018年,他们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流转了二十多亩土地,迄今为止,总规模达到了50多亩,且发展势头很好。每当从青蛙养殖基地经过,看到那成千上万的青蛙,不由得为他们点赞。黄伍舣每次去喂青蛙的时候,看到自己辛苦付出得到回报,脸上总是挂满着幸福的笑容。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黄伍舣夫妇富了不忘周围的群众。他们请附近村民在自己的养殖基地里干活,让20多个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村民们打心眼里对黄伍舣夫妇由衷的感谢,尤其对黄伍舣处世为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如今青蛙基地宛若潮鸣般的“呱呱呱”叫声,那成群结队的青蛙吃食的情景,在武民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安贫可耻,脱贫光荣”。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黄伍舣这个37岁的农村妇女,巾帼不让须眉,靠自身的努力,坚持“只要肯奋斗,什么坎都能跨过的信念”,快速实现了脱贫奔康,在武民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让广大贫困妇女坚信:不等不靠,只要抓住国家的好政策,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甩开膀子加油干,就能摘掉穷帽子、脱贫奔小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
(合江县县妇联:张从英)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