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媒体关注
  • 今日要闻 2023-06-12
    惊艳亮相!三星堆再发布重大发现!两件奇奇怪怪的神像跨坑拼对成功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视频 陈馨一 陈雨萱伴随着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进入文物清理、保护和修复阶段,越来越多的残断文物经过跨坑拼对实现“合体”。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公布了两件青铜器物跨坑拼对成功的消息。这两件文物分别是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和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器物组成分别来自二号坑、三号坑以及八号坑。两件铜器均由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二次铸接而成,体量巨大,造型独特复杂,展示了三星堆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继续“长高”
    83 0 四川在线
  • 今日要闻 2023-06-12
    发展清洁能源,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活力—— 川甘携手在戈壁滩筑“绿”
    6月初的祁连山脉,依旧白雪皑皑。山脚下地势平坦的开阔处,甘肃酒泉市肃州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正“拔节生长”。大西北戈壁滩,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四川、甘肃携手,进军新能源赛道,大力发展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将中国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澎湃的市场活力。曾经荒芜的戈壁滩上,正不断长出绿色产业。戈壁滩成为企业转型“试验场”“这个风光氢储综合能源示范基地项目,是东方电气尝试向综合智慧园转型的第一步。第十九届西博会上,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将首次亮相。”
    41 0 人民网
  • 今日要闻 2023-06-12
    签约项目总金额超千亿元!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最新成果来了
    大会现场宜宾观察 曹洋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吴聃摄影6月11日上午,记者从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大会期间共发布《动力电池产业“全球一体化发展”共识》等10余项重要成果,签约项目64个、签约总金额达1063亿元,并同步展示“电动宜宾”应用场景等,全面呈现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最新成效,助力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10余项重要成果展现产业发展最新成效大会重要成果之一是发布了《动力电池产业“全球一体化发展”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指出,要构建更加平等互利、共建共享、
    32 0 四川在线
  • 今日要闻 2023-06-12
    四川出台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财政支持额度最高1000万元
    徐浩煊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近日,省科技厅印发《四川省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首次明确科技厅将建立揭榜挂帅常态化动态发布机制,每年滚动发布揭榜挂帅榜单不少于30个。这是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创新的科研组织体制,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其本质是一场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模式的改革——通过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揭榜制”方式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调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集中力量
    36 0 川观新闻
  • 今日要闻 2023-06-12
    央媒看四川丨四川:深入学重实效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四川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促干,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守耕地红线,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四川以多种形式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制定了《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确保调研结果有深度、有价值、有实效。
    44 0 川观新闻
  • 今日要闻 2023-06-12
    220件文物讲述汉字源远流长 成博新展带你走进“汉字中国”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摄影 朱文博6月10日,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配套活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在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盛大启幕。本次大展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成都博物馆策划实施,全国20个省、直辖市,40个文博机构鼎力相助,汇集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贾湖刻符龟甲本次展览以“源”“远”“流
    47 0 川观新闻
  • 今日要闻 2023-06-09
    川观智库丨苏轼是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的?
    杨玉婷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古人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眉山三苏祠视察调研时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苏轼不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同时还是实干笃行、泽被一方的政府官员。他“四海一生踏歌行”,足迹遍及南北,给后世留下大量珍贵文化和政治遗产。苏轼在任地方官员期间,坚持实事求是、多策并举的调研方法,不急不躁、谦虚谨慎的调研态度,问题导向、为民谋福的调研目的,取得斐然的政治功
    38 0 四川在线
  • 今日要闻 2023-06-09
    四川省2023年高考结束 预计6月23日可查成绩
    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6月8日下午,四川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结束。全省各级招考机构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统筹联动、通力协作,在安全保密、考风考纪、交通出行、环境整治、电力保障、服务考生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严细实抓好高考各项工作,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按照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进程,从6月9日起将进入评卷工作阶段,预计6月23日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7月初至8月中旬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38 0 四川在线
  • 今日要闻 2023-06-09
    四川新闻联播丨全省大春粮食作物育播已超九成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在四川,水稻等大春粮食作物占全年粮食产量的87%以上,眼下正值“三夏”生产关键一季,全省各地大春粮食种得怎么样?来看记者报道。今年,四川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超过8000万亩,为近年新高。在巴中市南江县红光镇玉堂村,村民们正在新打造的高标准农田里,抢抓农时开展水稻插秧作业。巴中市南江县红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赵思万:在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保证粮食生产不放松,我们将整理好的田块满栽满种、种满种尽,后续的渠、堰、路,我们将在七月份完成。截至目前
    79 0 四川观察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