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荔枝文化
0
不详
2015年07月09日

荔枝文化是合江区域性特色文化。




据史料记载,合江荔枝自古是泸州的特产,早负盛名,在唐玄宗时成为贡品。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中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送荔枝时,按清人汪灏等撰《广群芳谱》的说法,是在竹林选取大楠竹,在楠竹上开一个洞,把荔枝放进竹节中,用竹笋壳沾泥封固洞口,借助竹的生气滋润荔枝,使之保鲜。由驿骑沿川陕古道,沿途换马换人,日夜兼程送到长安。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咏合江荔枝的诗,即他的《解闷十二首》之十:“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1984年1月,胡耀邦总书记在泸州考察时也说:“当时杨贵妃所食荔枝便是来自合江,用快马日夜兼程转运到长安。”
合江荔枝品种有30多个,分为土著原生荔枝和引种荔枝。合江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先后6次引种福建、广东荔枝。引种的荔枝经过驯化繁殖,形成新的合江荔枝品系。优良品种有带绿、陀缇、妃子笑等12个,称“十二金钗”。合江荔枝的最大特色是晚熟,与外地荔枝相比,成熟期迟两个多月。大红袍、妃子笑、绛纱兰等在7月下旬成熟,带绿、桂味、楠木叶等在8月上旬成熟。这时全国唯独合江有鲜荔枝上市,合江因之成为“中国晚熟荔枝之乡”。
合江荔枝在全县27个乡镇均有分布,现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常年产量3000万公斤,占全川荔枝总产量的90%以上。
合江荔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具有地域色彩的农事、农谚、传说、民歌、文学、音乐、舞蹈、书画、雕刻、节会、饮食、礼俗等荔枝文化,成为富有合江特色的地方文化。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咏合江荔枝的诗,即他的《解闷十二首》之十:“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1984年1月,胡耀邦总书记在泸州考察时也说:“当时杨贵妃所食荔枝便是来自合江,用快马日夜兼程转运到长安。”
合江荔枝品种有30多个,分为土著原生荔枝和引种荔枝。合江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先后6次引种福建、广东荔枝。引种的荔枝经过驯化繁殖,形成新的合江荔枝品系。优良品种有带绿、陀缇、妃子笑等12个,称“十二金钗”。合江荔枝的最大特色是晚熟,与外地荔枝相比,成熟期迟两个多月。大红袍、妃子笑、绛纱兰等在7月下旬成熟,带绿、桂味、楠木叶等在8月上旬成熟。这时全国唯独合江有鲜荔枝上市,合江因之成为“中国晚熟荔枝之乡”。
合江荔枝在全县27个乡镇均有分布,现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常年产量3000万公斤,占全川荔枝总产量的90%以上。
合江荔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具有地域色彩的农事、农谚、传说、民歌、文学、音乐、舞蹈、书画、雕刻、节会、饮食、礼俗等荔枝文化,成为富有合江特色的地方文化。
上一篇:合江荔枝12金钗,你喜欢哪一种?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