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专题文章>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健康生活> 浏览文章
基层医疗提档升级 百姓看病不再难
0 不详 2019年06月10日
   
    作为民生之本,合江县医疗事业在变化中记录着成长点滴。这样的变化在基层尤为突出,合江县按照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以基层为重点”的方针,把强基层作为深化医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补齐人才短板、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等措施,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百姓看病不再难。


    杨女士是合江县九支镇安居村人,因咳嗽伴随胸痛二十多天,近日在位于九支镇的合江县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为了诊断更准确,医生向诊断中心发起了远程会诊请求。不到十分钟,合江县人民医院就出具了检查结果。而在以前,她必须到合江县人民医院或其他县级以上医院才能检查。据了解,合江建立了高质量的区域远程影像服务中心和区域远程服务网,实现了医联体医院心电图、DR、CT的检查和结果互认。

    合江县人民医院值班医生轮番坐诊看片,并由院内专家组联合会诊,出具具体陈述。通过远程会诊实现基层医疗拍片直接传送县医院,患者不跑远路就能进行诊断,是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举措。目前分级制诊疗在合江落地推进,远程医疗的广泛应用将逐渐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远程影像会诊系统正是其中一项便民惠民举措,由县人民医院利用自身医学资源优势,搭建并运营的区域影像平台可将县人医与周边县级医院、民营医院有效连接起来,为基层患者检查打通绿色通道,只需要在家门口的医共体成员单位摄片,患者病史、DR、CT等大型设备检查结果便会实时传送给医学影像中心。

    在和合江县人民医院结成医共体后,这样的远程会诊在这里已经有了近百例案例,周边的法王寺镇、车辋镇、先市镇和贵州部分乡镇的群众们可以就近享受到先进的检查设备。合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张光林是院里第一个使用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的医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以前医院医生看诊就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老三样,县城医院也只能做简单的胸透、拍片,如今,更多先进的设备来到基层,高科技帮助医生们发现更微小的病灶,能够早发现疾病,采取干预措施,延长患者生命。

    而和现代医疗设备一起下沉的,还有专家的医疗服务。长期以来,“基层不强”是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大的制约,以前乡镇群众大多都到镇卫生院看病,到县城看病路远不便,去省市医院又人满为患。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合江积极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的医改路径。积极探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组成“1+N”医共体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推进县人民医院与合江镇、榕山、甘雨等3个卫生院,县中医医院与佛荫和尧坝2个卫生院的“简单一体”医共体建设工作。大医院的专家下乡坐诊、巡诊、授课的频率增加了,家庭贫困或行动不便患者还享受上门服务。在带教过程中,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得到提高,门诊量提高了50%以上。

    医共体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了一座座老百姓“家门口”卫生院的转型升级。这些年,随着国家对基层医院扶持力度的加大,合江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获得极大改善。在广大农村,由最初的卫生资源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看病难到如今的各级医疗机构标配B超、血球分析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合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引进了一批批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满足了辖区老百姓看病就医需求。在群众们看来,感慨最大的还是就医环境变好了,看病更方便,医生更专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让资源沉下去,服务质量提上来,合江还将逐步探索建立“基层技术帮扶、民众健康科普、医养服务下沉”为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造血”。
    (合江县新闻中心:冯岚 李涓)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