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缩小版“司法所”在贫困村全面开花
0
不详
2016年12月20日

缩小版“司法所”在贫困村全面开花
合江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12月19日10时许,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村办公楼前热闹非凡,镇司法所巡回普法讲师团成员前来普法。
热闹的人群中却难觅该团团长叶树华的身影,他是榕山镇司法所所长。原来,此前一个小时叶树华就去村上“挑重点”,化解两户村民因财产纠纷伤人事件,这在村里属于矛盾中的“疑难杂症”。
今年以来,合江县走基层走好亲民、富民、惠民、化民“四步棋”中,化民着重突出三大主题活动,要求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解民忧,开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不少乡村社区守法蔚然成风。
村里建起“司法所”
今年初,榕山镇最偏远的回洞桥村村支书罗金华多了一重身份:法律援助联络员,负责带领村干部每半个月排查一次民情矛盾,调解3次还不成功的必须上报镇司法所寻求化解,村办公室也因此成为村里的法律援助联络点,村干部采取“定期值守+电话问诊”,构建起缩小版的“司法所”。
同时,镇司法所12名成员组成巡回普法讲师团,讲师团根据村上报的信息,结合镇普法宣讲热点,不定期到村里开展法律服务。算上到回洞桥村的司法调解,叶树华今年下基层提供法律援助已有20多次,从林权颁证、征地纠纷到家庭矛盾,榕山镇大小近30起矛盾得以化解。
在合江,像回洞桥村这样的边远贫困村都可享受法律“增值服务”,由乡镇出资补贴,为每个村签订一份法律服务专项协议,乡镇司法所和派出所结合“法律八进”,提供法律宣讲和服务,并对贫困村、组干部开展法治教育培训。
如今,“一点一员”构建起的缩小版“司法所”已在合江64个贫困村全面开花,今年500多件来自村一级的法律咨询得到回应,近40件法律援助案件得以破解。
援助卡片进万家
今年4月,合江县大桥镇和尧坝镇先后出现民营企业非法集资、土地整理施工方拖欠村民工资情况,按照划片负责制度,县司法局副局长张时久负责带队蹲点协调解决纠纷。合江在走基层开展法律援助时,将全县64个贫困村划为5大片区,由县司法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
同时,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飞进”该县千家万户,群众可通过这张卡片了解法律援助流程,查询法律咨询电话。这背后,是一支由全县执业律师、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乡镇基层法律工作者共计100多人组成的庞大队伍。
今年11月,合江县福荫镇羽丰酒业有限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裁员,因赔付标准问题,30多名务工村民与公司产生纠纷,不少务工村民通过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到司法局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县司法局协调律师解决,目前该案已妥善处理并得到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认可。
深入基层解民忧,合江县司法援助“最后一公里”得以打通。截至目前,合江县在226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依法维权、婚姻家庭、民生改善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200余场次,数百名新成长起来的“法律明白人”逐渐成为基层尊法守法的倡导者和力行者。(记者 罗之飏)
相关资讯:
12月下旬,四川省将开展2016年度依法治省工作考核,重点考核各市(州)和省直部门依法治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这是记者从12月19日召开的2016年度依法治省工作考核培训会上获悉的。
本次考核实行三考合一,即对依法治省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和“法律七进”工作同时进行考核。“三项工作有交叉,联合考核有助于工作衔接,也可避免多重检查给基层带来的压力。”四川省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考核采取单位自查、现场核查、难点必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此前,四川省已下发《四川省市(州)法治建设自我评估办法(试行)》,要求各地从依法执政、地方人大监督与履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法治保障等六个方面开展自查并将结果上报。
本次考核共分7个组,每组考核3个市(州)、若干个省直部门。考核组分别由省依法治省办主任、副主任和省司法厅、省法制办厅级领导带队,各组由省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省法制办干部和市(州)抽调人员组成。
对市(州)的考核严格对照考核表全程量化打分,依法治省工作考核、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和“法律七进”工作考核三类考核满分均为100分。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安监局、食药监局、城管、环保等9个市(州)级部门必查,并随机抽查2个县(市、区)、2个市(州)级部门。对省直部门的考核主要以座谈会形式开展,考核组组长听取相关省直牵头部门汇报,工作人员查阅省直牵头单位和2-3个责任单位依法治省工作台账,并对相关资料留档。
考核结束后,省依法治省办将根据法治工作考核总体评价,对市(州)作出排序。同时,对每个市(州)开出包括基本情况、创新做法、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四方面内容的考核清单。考核结果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市(州)排序也将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排序后三位的市(州)须限期整改、到位落实,相关责任人将被约谈。(记者 庞莹)
合江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12月19日10时许,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村办公楼前热闹非凡,镇司法所巡回普法讲师团成员前来普法。
热闹的人群中却难觅该团团长叶树华的身影,他是榕山镇司法所所长。原来,此前一个小时叶树华就去村上“挑重点”,化解两户村民因财产纠纷伤人事件,这在村里属于矛盾中的“疑难杂症”。
今年以来,合江县走基层走好亲民、富民、惠民、化民“四步棋”中,化民着重突出三大主题活动,要求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解民忧,开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不少乡村社区守法蔚然成风。
村里建起“司法所”
今年初,榕山镇最偏远的回洞桥村村支书罗金华多了一重身份:法律援助联络员,负责带领村干部每半个月排查一次民情矛盾,调解3次还不成功的必须上报镇司法所寻求化解,村办公室也因此成为村里的法律援助联络点,村干部采取“定期值守+电话问诊”,构建起缩小版的“司法所”。
同时,镇司法所12名成员组成巡回普法讲师团,讲师团根据村上报的信息,结合镇普法宣讲热点,不定期到村里开展法律服务。算上到回洞桥村的司法调解,叶树华今年下基层提供法律援助已有20多次,从林权颁证、征地纠纷到家庭矛盾,榕山镇大小近30起矛盾得以化解。
在合江,像回洞桥村这样的边远贫困村都可享受法律“增值服务”,由乡镇出资补贴,为每个村签订一份法律服务专项协议,乡镇司法所和派出所结合“法律八进”,提供法律宣讲和服务,并对贫困村、组干部开展法治教育培训。
如今,“一点一员”构建起的缩小版“司法所”已在合江64个贫困村全面开花,今年500多件来自村一级的法律咨询得到回应,近40件法律援助案件得以破解。
援助卡片进万家
今年4月,合江县大桥镇和尧坝镇先后出现民营企业非法集资、土地整理施工方拖欠村民工资情况,按照划片负责制度,县司法局副局长张时久负责带队蹲点协调解决纠纷。合江在走基层开展法律援助时,将全县64个贫困村划为5大片区,由县司法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
同时,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飞进”该县千家万户,群众可通过这张卡片了解法律援助流程,查询法律咨询电话。这背后,是一支由全县执业律师、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乡镇基层法律工作者共计100多人组成的庞大队伍。
今年11月,合江县福荫镇羽丰酒业有限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裁员,因赔付标准问题,30多名务工村民与公司产生纠纷,不少务工村民通过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到司法局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县司法局协调律师解决,目前该案已妥善处理并得到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认可。
深入基层解民忧,合江县司法援助“最后一公里”得以打通。截至目前,合江县在226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依法维权、婚姻家庭、民生改善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200余场次,数百名新成长起来的“法律明白人”逐渐成为基层尊法守法的倡导者和力行者。(记者 罗之飏)
相关资讯:
四川依法治省年度大考开启 考核组赴市州考核打分
12月下旬,四川省将开展2016年度依法治省工作考核,重点考核各市(州)和省直部门依法治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这是记者从12月19日召开的2016年度依法治省工作考核培训会上获悉的。
本次考核实行三考合一,即对依法治省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和“法律七进”工作同时进行考核。“三项工作有交叉,联合考核有助于工作衔接,也可避免多重检查给基层带来的压力。”四川省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考核采取单位自查、现场核查、难点必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此前,四川省已下发《四川省市(州)法治建设自我评估办法(试行)》,要求各地从依法执政、地方人大监督与履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法治保障等六个方面开展自查并将结果上报。
本次考核共分7个组,每组考核3个市(州)、若干个省直部门。考核组分别由省依法治省办主任、副主任和省司法厅、省法制办厅级领导带队,各组由省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省法制办干部和市(州)抽调人员组成。
对市(州)的考核严格对照考核表全程量化打分,依法治省工作考核、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和“法律七进”工作考核三类考核满分均为100分。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安监局、食药监局、城管、环保等9个市(州)级部门必查,并随机抽查2个县(市、区)、2个市(州)级部门。对省直部门的考核主要以座谈会形式开展,考核组组长听取相关省直牵头部门汇报,工作人员查阅省直牵头单位和2-3个责任单位依法治省工作台账,并对相关资料留档。
考核结束后,省依法治省办将根据法治工作考核总体评价,对市(州)作出排序。同时,对每个市(州)开出包括基本情况、创新做法、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四方面内容的考核清单。考核结果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市(州)排序也将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排序后三位的市(州)须限期整改、到位落实,相关责任人将被约谈。(记者 庞莹)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