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今日合江> 合江新闻> 浏览文章
主播说时评|莫让张口就来的“指责”消磨信任,寒了“仁心”
0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2020年11月20日
    近日,两则关于医生术后饮用葡萄糖解渴和救护车内吃香蕉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葡萄糖的钱谁买单”“救人时还有心情吃东西”这些来自部分网友的质疑,在舆论场掀起不小波澜。
 

这两件事情本是医生日常工作中的“无心之举”,无奈却引起了个别网友的“有心之论”。奔跑在急救一线、坚持在手术台前,面对生命不容有失,医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会常常处于高压状态,然受到这样的质疑,医生们的委屈也就不难理解。其后针对网友质疑,两则视频中的当事医生也给出了回复:葡萄糖会算在科室成本,而非记在病人治疗成本中;救护车里吃东西,是在病人情况得到稳定之后,这也得到了患者家属支持,最终可以说消除了网友误解。

有疑问可以理解,但张口就来的“指责”实不可取。个别网友以为自己眼光“独到”,怀疑医生“自导自演”,质问医院“财产流失”,俨然一副“明察秋毫”的样子。可是,他们看不到,医生工作背后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殊不知,如此还要与舆论里看不见的“唇枪舌剑”交手,医生们心理压力可以想见。好在,付出和努力,大多数网友看得分明。不少网友在网上留言声援,甚至表示自己愿意为这瓶葡萄糖买单。这不仅仅是来自社会的善意,更是因为公众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可。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以生命护佑生命,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然而在这些付出的背后,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凡人,如你我一样,累了需要休息、饿了需要吃饭,正如有首歌曲所诉“我是医生不是神”。

透过现象得启示,要消除疑虑和争议,信任和沟通才是医生与公众之间最有效的良药,只有努力消除医治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才能避免陷入舆论漩涡;对公众而言,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在网上围观时,需要有理性的心态,方能打开更全面的视野。正所谓:评头论足苛责,消磨信任太多;建立良好沟通,多些理解认可。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卢海军)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