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江县,泸州“东翼”组成部分,如何做到“稳中快进,力争上游”,实现发展“加速度”?
11月1日,合江县委副书记李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该县“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拿出决战的气势,付出超常的努力,采取超常举措,狠抓项目投资、工业稳产、农业提质、服务业复苏、营城创新、交通突破、民生底线七大重点领域攻坚,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以上。
白沙长江大桥预计12月底合龙
项目大干快上 抢工期赶进度
从合江县城出发,穿过合江长江公路大桥,直达正在建设中的未来合江县江北组团城市主干道——江北主干道。平整宽阔的道路已完成路基土石方施工,正在开展管网及路基水稳层施工,预计今年底实现前段约1.5公里功能性通车。“江北主干道建成后,将构建合江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城市营城创新,推动城市从‘沿江时代’向‘拥江时代’发展。”合江县住建局副局长薛敏告诉记者,此举一方面大大缩短群众进江南主城区的时间和距离,另一方面有助于构建江北组团的路网主骨架。
正在建设中的合江县江北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
离江北主干道不远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合江县江北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江北中学)施工现场,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文化综合馆等拔地而起,每天50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本月底有望主体完工。据合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淋春介绍,这是合江县江北组团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总投资7.54亿元,建成后可提供5000个高中学位和住宿。预计明年秋期投入使用,届时合江中学高中部将整体搬迁。同时,还可提供270个幼儿园学位。
项目推进,紧锣密鼓。记者从合江县住建局了解到,江北组团位于长江北岸,泸渝高速公路以南的半岛区域,北临重庆市江津区和永川区,南与合江县江南老城隔江相望,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万人,打造“城中有田,田中有城,山上瓜果飘香,田里稻鱼满仓”的山水田园城市。近期,合江县加快江北主干道、江北文化综合体建设的同时,江北滨江路一期、江北田园公园已开工建设。
融入重庆、联动黔北、支撑县域,合江县进一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构建“两横三纵多循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江北组团项目直线距离14公里的长江上游,泸州市白沙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两岸100多名工人分三班倒24小时施工。项目副经理韩强告诉记者,目前,引桥架设完成,两座主塔已封顶,主桥钢箱梁吊装还剩15片,预计12月底前完成主桥合龙。“这座双塔独柱中央平行索面斜拉桥,主跨520米,位居同类型桥梁跨径世界第一。如今还差221米合龙,定位、安装、焊接……每道工序必须做到精益求精。”
泸州市白沙长江大桥连接合江县大桥镇和神臂城镇、白沙镇,作为合江新城过江通道,预计明年5月完工。市交通建设工程服务中心总工办主任戴显著称,建成后可撤销大桥、丁石岩、白沙三个渡口,改变两岸沿线30万群众的出行方式,加强与重庆毗邻地区互联互通,推动“东翼”乘势突破。
产业提质增效 筑平台延链条
山上瓜果飘香,田里稻鱼满仓。
白米镇转龙湾村,一群小鸭欢快地在稻田里畅游,沐浴着深秋的阳光。村民们利用“稻渔+”资源优势,发展“稻+鱼”“稻+虾”“稻+蟹” “稻+鸭”等综合种养殖,走上致富之路。
巴蜀鱼米之乡:合江县白米镇,稻田里欢快畅。
“这里是巴蜀鱼米之乡的核心区,我们镇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1万亩,建成小龙虾孵化中心1个、鱼苗育种基地1个、稻虾共作基地8个、稻蟹共作基地3个、高密度循环养殖基地3个,全年产出优质稻3500万斤、小龙虾80万斤、大闸蟹50万只、稻花鱼160万斤,产值3.1亿元。”白米镇副镇长曾诚说,实现“一亩田、百斤虾(鱼)、千斤稻、万元钱”的小目标,白米镇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江北新城菜篮子,让稻鱼、稻虾、稻蟹成为新的农业名片。
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巴蜀鱼米之乡如何带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合江县与泸县,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59个镇街,加快建设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和川渝特色农旅经济走廊,规划构建“一厅三区一廊”产业布局。
先市酱油。
作为“东翼”共同富裕先行区,合江县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位于赤水河边的“先市酱油百年传承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预计年底基本完工。不仅如此,10月4日,先市酱油投资50亿元占地600亩,集露天发酵区、工业旅游接待区等五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的现代化调味品生产基地在赤水河对岸正式动工,预计三年后建成,届时预计将年产酱油10万吨、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
既要把传统酿造技艺延续下去,又能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合江县依托先市酱油、永兴诚等酿造企业,带动区域调味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赤水河边“一瓶油”,打造中国调味品产业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拼质效,工业挑“大梁”。“从拼生产、抢市场、抓发展、苦练内功四方面发力,全力以赴确保四季度任务完成。”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当前,该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产品生产计划,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产量,开足马力生产、不遗余力销售。同时,将丁内酯系列产品扩能、天然气制氢装置、动力装置超净排放、成品智能包装等具有强链、延链、补链功能的“短平快”项目提到近期实施。“公司还继续在降低能耗方面发力,投资1.6亿元用于节能降耗项目,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先富说。
现场:
打通销售渠道 卖鱼卖虾不用愁
11月1日,在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9组,周宗奎挽着裤腿,在虾田里劳作。“我雇了两台挖掘机整理了田坎,自己动手对田坎进行加固。”周宗奎说,他是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村龙虾养殖户,之所以决定到白米镇养殖龙虾,是因为“白米镇地势平坦,距离曾沟水库直线距离也只有三四百米,是养殖龙虾的不二选择”。周宗奎认为,养殖龙虾除了关键的水源、交通、技术等因素外,销售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以前我的小龙虾都是卖到本地,现在渠道打开了,卖到了成都、德阳。”
如今,白米镇的养殖户销售小龙虾、大闸蟹都像周宗奎那样,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和虾蟹的“不愁销”相比,白米镇年产160万斤稻花鱼,想要稻花鱼卖得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白米镇依托村集体资产公司,成立了“白米坊”。“‘白米坊’配备了4辆转运车,将稻花鱼等农产品销往川渝各地。”“白米坊”负责人明祖金介绍,“白米坊”还能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并且配备了2个冻库,保障货源新鲜,“这不仅打响了本地品牌,还延伸了产业链条,让稻花鱼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