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银:坚守信仰 高山守塔30年
0
不详
2016年05月13日

从军10年,换下军装,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合江县广播电视差转台担任工作员,军人的意志让他30年如一日忍受着单调和乏味,于笔架山的最高处,和一座广播电视信号塔相互守望,他就是裴家银,一名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
裴家银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检查机器的运行情况,接收信号的强弱、输出功率的大小都会影响调频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就是裴家银的职责。
裴家银告诉记者,眼前这座信号塔关系着全县各乡镇十几万的乡亲们能否收看到电视节目,有时候刮大风,下大雨,信号塔上的天线就可能会出现故障或进水,导致电视信号就发射不出去。
裴家银告诉我们,像异常情况,他就必须马上爬上信号塔,该修理的就修理,该防水的,该重新包装的都要处理好。
塔的高度决定了裴家银爬上爬下整修的难度和危险性,但对于裴家银来说,这还只是已知的危险,自己可以平时多注意,还有那些未知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裴家银聊起了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
据裴家银介绍,有个天锅拿来没有安装放在楼上,那天打雷很厉害,一个接一个盯准那个天锅打,噼里啪啦的,当时人被雷声打的耳朵基本上听不见说话。
原来,县广播电视差转台建在海拔698米的笔架山上地势最高处,整个刚好处于雷击区,裴家银守着塔,“雷神”发怒的时候没少见,天花板被雷击出的坑有多大个,信号塔上避雷针被击落下来是哪一年,今年1月已经退休的裴光银打开了话匣子,目光祥和的讲述着他的这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
裴家银告诉我们,平时在这上面主要就是检查机器的工作情况,除了这些,没什么事情,就看会儿书,看一下报,熟悉一下机器,还有主要是打扫这上面的卫生。
听起来还比较闲适,可毕竟不是只待3个月,而是一做就是30年,从30岁到60岁,10949天,除了短暂的休假,难以想象这位老党员是如何忍受单调的山中生活,度过漫长的时光,不过裴家银倒并不在意,多年下来,驻守在笔架山的林业员苟光伦是他为数不多的聊天对象。
合江县笔架山林业管理所工作人员苟光伦告诉记者,和裴家银都相处了几十年了,他认为这个同志工作兢兢业业的,随便有什么事情,只要喊一声,他都乐意帮忙。
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军人的意志和让裴家银守望信号塔整整30年,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我们期待并相信笔架山广播电视差转台很快就会有一位接班人,同裴家银一样的接班人。
(新闻中心:唐菱霞 郑勇)
裴家银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检查机器的运行情况,接收信号的强弱、输出功率的大小都会影响调频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就是裴家银的职责。
裴家银告诉记者,眼前这座信号塔关系着全县各乡镇十几万的乡亲们能否收看到电视节目,有时候刮大风,下大雨,信号塔上的天线就可能会出现故障或进水,导致电视信号就发射不出去。
裴家银告诉我们,像异常情况,他就必须马上爬上信号塔,该修理的就修理,该防水的,该重新包装的都要处理好。
塔的高度决定了裴家银爬上爬下整修的难度和危险性,但对于裴家银来说,这还只是已知的危险,自己可以平时多注意,还有那些未知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裴家银聊起了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
据裴家银介绍,有个天锅拿来没有安装放在楼上,那天打雷很厉害,一个接一个盯准那个天锅打,噼里啪啦的,当时人被雷声打的耳朵基本上听不见说话。
原来,县广播电视差转台建在海拔698米的笔架山上地势最高处,整个刚好处于雷击区,裴家银守着塔,“雷神”发怒的时候没少见,天花板被雷击出的坑有多大个,信号塔上避雷针被击落下来是哪一年,今年1月已经退休的裴光银打开了话匣子,目光祥和的讲述着他的这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
裴家银告诉我们,平时在这上面主要就是检查机器的工作情况,除了这些,没什么事情,就看会儿书,看一下报,熟悉一下机器,还有主要是打扫这上面的卫生。
听起来还比较闲适,可毕竟不是只待3个月,而是一做就是30年,从30岁到60岁,10949天,除了短暂的休假,难以想象这位老党员是如何忍受单调的山中生活,度过漫长的时光,不过裴家银倒并不在意,多年下来,驻守在笔架山的林业员苟光伦是他为数不多的聊天对象。
合江县笔架山林业管理所工作人员苟光伦告诉记者,和裴家银都相处了几十年了,他认为这个同志工作兢兢业业的,随便有什么事情,只要喊一声,他都乐意帮忙。
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军人的意志和让裴家银守望信号塔整整30年,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我们期待并相信笔架山广播电视差转台很快就会有一位接班人,同裴家银一样的接班人。
(新闻中心:唐菱霞 郑勇)
上一篇:平凡的家 平凡的爱
文章点评